A. | DNA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 |
B. |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 |
C. | 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细胞质 | |
D. | HIV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子代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dbc过程 |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其中d和e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 解:A、DNA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基和1个碱基,A错误;
B、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正确;
C、a是DNA的复制过程,b是转录过程,这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C错误;
D、HIV为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子代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dbc过程,D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为了研究HIV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普通培养基培养该病毒 | |
B. | HIV病毒具有细胞膜而没有核膜 | |
C. | HIV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 |
D. | 组成HIV病毒的核苷酸只有4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DNA结构改变 | |
B. | 辐射引发的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遗传信息的改变 | |
C. |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的表现型 | |
D. | 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 |
B. |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二者的核DNA分子数目不同 | |
C. |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 |
D. | 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二者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根据图1可知,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 | |
B. | 根据图1可知,在t1→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 |
C. | 根据图2可知,春节前后,深圳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 |
D. | 根据图2可知,③和④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B.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人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C.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n
D.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特大地震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大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相继发生爆炸,使人们产生了对“核辐射”的恐惧,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囤积的风波.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食用碘盐(碘含量很少)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B.核辐射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C.核辐射引起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我们可以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癌症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上学期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2和CO2以图中a方式通过细胞膜
B.被动转运过程有时也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图中①②④都能运动,而③一般不能运动
D.图中c可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