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图1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与图②的变异类型的区别是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片段交换,易位是染色体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2)图③的基因发生变化由引起,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类型.
(3)某雌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配对的三条染色体在相互分离时,任意两条拉向同一极.若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均相互分离且不丢失,则形成的配子可育,否则形成的配子不可育.该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6或8条条染色体,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是$\frac{1}{3}$.

分析 分析图1:
图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
图③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
分析题图2:图中两条不同的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了一条异常染色体,该异常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三条染色体配对,染色体分离时,任意一条移向一极另外两个移向另一极.

解答 解:(1)图①表示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片段交换,图②表示易位,是染色体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2)图③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类型.
(3)该雌果蝇变异后有7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条拉向一极,另三条拉向另一极,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6或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等位基因均相互分离,则形成的配子可育,只有新染色体拉向一极,Ⅰ号和Ⅱ号染色体拉向另一极时,形成可育配子占$\frac{1}{3}$.
故答案为:
(1)交叉互换是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体单体的片段交换,易位是染色体片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2)碱基对的缺失   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
(3)6或 8 条         $\frac{1}{3}$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 C、H、O、N 这4 种元素B.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C.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D.都是水溶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一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其原因有(  )
A.生长素促进生长具有两重性
B.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和茎靠近地面的一侧
C.根对生长素敏感性较茎的敏感性强
D.根的近地侧因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细胞的基因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昆虫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有一个b基因
C.该昆虫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D、d
D.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aabbdd的异性个体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光照过度”(如夜间开灯睡觉),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光线会影响大脑中内分泌器官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机体时间生物效应,尤其是调控性发育功能的周期性活动.调节儿童性早熟活动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
A.儿童性早熟活动是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B.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该图示可以反映出体液调节中的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骨骼肌兴奋但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乙酰胆碱受体
B.乙酰胆碱引起的肌细胞膜电位变化均可传播
C.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由内环境扩散至肌细胞膜
D.乙酰胆碱使Na+通过主动运输快速进入骨骼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1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图解,图2是在暗室内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所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具体部位),当光照强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该过程产生的氧气的去向是一部分用于有氧呼吸,其余释放到大气中.
(2)将阳光下正常生长的植物迅速移入暗室,图1中C3含量会增加.
(3)图2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氧气(物质)的变化量.打开白炽灯,将其光强缓慢调大,液滴移动方向变化是先向左,再向右.
(4)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蓝光处理比白光处理能显著抑制植物幼苗株高的增长.若要通过实验验证该观点,请简述实验思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等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幼苗进行蓝光和白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两组幼苗的株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东阳市高二下学业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是利用溶氧量测定仪测定衣藻(一种真核绿藻)群体光合速率的装置,图乙是测定结果。实验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进行(未达到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反应杯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HCO3。

(1)衣藻细胞产生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图乙中的OA段的光合速率变化趋势是 ,A点以后由于 的原因,导致光反应速率与 速率相等而使溶氧量不再变化。

(3)该法同样可用于呼吸强度的测定,只需对反应杯进行 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B.图乙中存在A与U配对的过程有②③④⑤
C.图甲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D.青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而影响转录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