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植物体时,可能发生的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分离D.性状分离

分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本质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发生时期及其原因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

解答 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在有丝分裂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植物组织培养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方式,子代能够保持母本的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要注意总结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有助于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甲病和乙病在某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病和乙病分别为AC遗传病(填标号),乙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显性造传病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基因型为AaXBY,III-7的基因型AaXbY.
(3)Ⅱ-2与II-3婚配,再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frac{1}{4}$,生育一个两种病都不患的正常男孩的概率为$\frac{3}{16}$,子代正常女孩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概率为$\frac{5}{6}$.
(4)若调查甲病发病率,需要注意随机调查.若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frac{1}{100}$,且Ⅲ-1为该人群中一员,则III-1和Ⅲ-2的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  )
A.直接交换B.间接交换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泰安期中)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C.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min左右

D.若搅拌4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会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枣庄校级月考)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右图是其关于植物杂交过程示意图,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的操作应同时进行

B.①操作的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

C.②的操作是为了实现杂交

D.每一次操作后都要对高茎花的雌蕊套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造纸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若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造成严重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其他细菌分离出来,需在该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的源.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为了使培养基在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后能形成透明圈,还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才能配制成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固体培养基.
(3)若制备能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则基本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化→分装→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倒平板
(4)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目的是为了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图1中甲、乙分别是培养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基的配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培养基中能提供氮源的物质是尿素.
(2)为了判断甲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应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接种等量的相应浓度的土壤稀释液,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如果上述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则证明该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3)如果将乙配制成固体培养基,则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能不能分解纤维素?并简述理由.否.该培养基的主要作用是因培养基中水解酪素等能提供碳源,纤维素被分解后产生的糖类等也可为其它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合理即得分)能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或选择培养等).
(4)某研究性课题小组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种甲菌,对甲菌是否能产生抗生素产生了好奇.因此进行了对甲菌的探究活动.
①首先,他们想用实验室已经配置好的培养基来培养甲菌,要检测该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C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②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划线法(或稀释平板涂布法)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③甲菌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甲菌一定还具有的结构有BD(多选).
A.荚膜    B.核糖体    C.拟核    D.细胞膜    E.芽孢    F.菌盖
④然后,他们将获得的甲菌落和乙、丙、丁三种致病菌进行了如图2中A图所示的操作处理,继续在同样条件下培养3天,结果观察到了如图2中的B所示现象.分析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甲菌产生了抗生素,乙菌的生长被甲菌产生的抗生素抑制(或甲菌产生的抗生素只能抑制乙菌的生长,而对丙、丁两种细菌没有影响)
⑤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在121℃、1.05kg/cm2、15~30min(或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彻底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以防止致病菌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等位基因是指(  )
A.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C.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胆固醇、维生素D等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上镶嵌了各种形态的蛋白质
C.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