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过程是
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 ,理由是 。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 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 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矮小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图乙补充完整。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5)复合种植园生态系统成分中,荔枝、山绿豆、杂草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在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28%和22%,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数的
A. 26%、24% B. 22%、28% C. 23%、27% D. 28%、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据科学研究发现DNA遇二苯胺加热时显蓝色。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 ,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 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 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 试剂和 试剂。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
(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产生A同学结果的原因可能有
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 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 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D. 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不能采用样方法
B.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不止一种
C.种群和群落都有垂直分层现象
D.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试卷)图1、图2是不同绿色植物利用CO2的两条途径。图3甲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干旱对烟草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图,图3乙为干旱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
(1)图1中①过程称为 ,②过程是在 (填结构名称)中进行的。图2生物的光合叶片用碘液处理,出现蓝紫色的细胞是____________(不考虑有机物的转移)。
(2)图1与图2所代表的植物更适宜于在高温、低浓度CO2环境生活的是________ (填“图1”或“图2”),这是长期 的结果。
(3)据图3甲、乙分析,叶片叶绿素下降与光合速率下降________ (填“是”或“不是”)同步变化。
(4)据图3甲、乙分析,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