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一A一T一G一G一)是一段单链核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一PP
P)是转录过程中所需的一种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的组成成分中均有核糖
B. 甲在DNA酶的作用下的水解,产物中有丙
C. 甲、乙共有1种五碳糖,5种碱基,6种核苷酸
D. 甲及其互补链复制后的子代DNA可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新品种是单倍体,能稳定遗传
B.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缩短育种年限
C.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利于获得新品种
D.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DNA越多
B. 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
D. 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肝糖原的水解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C.成熟红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参与O2的跨膜运输
D.效应B细胞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地区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该模式中不同种类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属于_________(提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_______结构,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人工输入的能量。
(4)生态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 、_______、整体性、系统学和工程学等基本原理。
(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B. 把含14N的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50%
C. 只要是RNA病毒感染该生物,就会发生④过程
D. 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遗传学实验研究中常用果蝇为实验材料,因为果蝇具有_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两点)。三位科学家发现果蝇脑内周期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呈昼夜节律性变动,它们在早晨浓度较低,而夜晚浓度升高,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受昼夜变化的影响。之后,他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更多与“调控昼夜节律”有关的基因,此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控制果蝇昼夜节律的机制,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如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部分机理,他们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per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昼夜节律惊人一致。图中②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③中per蛋白抑制细胞核中per基因表达体现了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经常熬夜不按“生物钟”作息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糖尿病患者内胰岛素含量正常,但胰岛素不能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
(4)老鼠的“生物钟”是昼伏夜出,白天不活跃,晚上活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它的某些天敌如猫头鹰和它具有相同的节律,并拥有更敏锐的眼睛,这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高致死性的埃博拉病毒(EV)侵入人体后,一般会首先感染吞噬细胞,后在人体内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其致病机制如下图所示。
(1)被EV侵染的吞噬细胞功能异常,无法将EV特有的抗原暴露并直接呈递给________细胞,因而难以激活人体的______________免疫。
(2)被EV感染的吞噬细胞会释放IL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聚集到感染部位,从而______________(加剧/减缓)了病情。
(3)EV在宿主细胞内指导合成一种能大量分泌到体液中的糖蛋白(sGP),该物质与EV表面的糖蛋白(GP)结构很相似。GP作为________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患者体液内,抗体大量与___________结合,从而使免疫系统攻击EV的效率____________。
(4)血管内皮细胞被EV侵染后,又在IL与_____________物质的作用下,使其大量脱落死亡,导致血管______________增加,大量器官出现出血症状和器官损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