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1)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①该模型属于数学(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②仅从该模型分析,图1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
(2)在图2中,不存在的能量流动方向为②.次级消费者为图中的C,其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中B(填字母),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均有垂直结构,一般认为动物的分层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照有关.

分析 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该图属于数学模型.
4、据图1分析,该模型是用曲线表示构建的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在高时会调节其值降低,在低时会调节升高,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K值为N2,捕食者K值为P2
5、据图2分析,A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则A属于生产者,B属于初级消费者,C属于次级消费者,D属于分解者.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解答 解:(1)①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1~N2段,猎物数量减少时,捕食者的数量也在减少,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会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增加而不增加;在N3~N4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②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猎物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即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2)构成食物链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能量去路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则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即②.C为次级消费者,排除的粪便未被同化,为上一营养级B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均有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照有光,动物的分层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故答案为:
(1)数学   负反馈
(2)N2、P2  
(3)②C    B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光照

点评 本题通过捕食者--猎物模型考查了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以及种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核DNA遗传物质改变

B.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C.洋葱根尖细胞有16条染色体,则分生区细胞分裂时可形成8个四分体

D.细胞癌变后丧失了原来的生理状态,同时其细胞核全能性也丧失;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其原因是其核糖体数目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

m 和 n 代表两种气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甲图中 a 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 m4

B.甲图中 b,c,d,e 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 m4 = n1> 0

C.甲图中e 点以后,乙图中 n4 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m1 值太低

D.甲图中 c 点时,乙图中有 m1=n l=m4=n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1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消耗速率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成分),c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成分),除了图中所能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外,完整的生态系统成分还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利用和散失过程,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明显的特点.
(3)如图2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林的总同化量为a,其中字母代表能量,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从麻风树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a′}{a}$
B.c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量
C.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D.该图中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长期使用杀虫剂,苍蝇、蚊子出现了抗药性切抗药性越越强的现象,其原因是(  )
A.害虫对杀虫剂进行了定向选择
B.杀虫剂的使用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杀虫剂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适应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关于免疫问题
全球目前约有4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患者的100多倍,每年有120万人死于由乙肝病毒引发的肝炎、肝坏死、肝硬化和肝癌.
慢性肝炎患者因为体内缺乏IL-2、IFN-γ等细胞因子,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带有肝炎病毒.研究指出,Th1细胞能分泌IL-2、IFN-γ等细胞因子.

(1)肝细胞是乙肝病毒的靶细胞,这是因为肝细胞膜上具有接受乙肝病毒特异性侵染的细胞膜受体所致.
(2)慢性乙肝患者主要是因为图21中机体免疫过程②⑦两个关键环节(填编号)出现问题,导致CD细胞(填图中字母)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应对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病毒.
(3)图中能直接作用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分子是物质甲.
(4)IL-2、IFN-γ等物质主要作用是激活(强化)T细胞分裂、分化成记忆T细胞和致敏(效应或细胞毒性)T细胞;强化TH细胞向Th1、Th2细胞分化.
(5)细胞D除了图21中的免疫作用方式,还可以通过通过与被乙肝病毒感染细胞的密切接触引起被病毒感染细胞死亡,从而使乙肝病毒失去宿主发挥免疫作用.
(6)图中细胞A的功能是吞噬、消化乙肝病毒或被病毒寄生受损的细胞;递呈抗原给T细胞识别.
(7)人工免疫需要向易感人群血液中注入多种抗原,这些抗原主要来自乙肝病毒的包膜、衣壳、D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回答下列问题([]中填编号,上填写文字).
(1)如果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人体增加散热,体温下降,使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释放的激素增加,同时下丘脑发出的相关神经还能引起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2)图中激素X是抗利尿激素.若激素X的分泌不足,则d处的液体量将会增加.与a处相比,d处的尿素浓度.
(3)人体正常饮食后,图中④胰岛素分泌增加,它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摄入)转化和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1.1×105kJ/m2•y,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
(3)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染色体与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B.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基因的载体只能是染色体D.一条染色体相当于一个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