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广大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图1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图2是图1中F1减数分裂的某一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矮秆抗病)品种小麦,可选图1中的EFG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G环节是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frac{1}{4}$.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1中CD(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属于分子(DNA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
(4)图1中的遗传育种途径,AB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盲目性).
(5)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单倍体植株.
(6)图2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为诱变育种,C→D为基因工程育种,E→F→G为单倍体育种,H→I为多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解:(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由于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可按图中E、F、G所用的方法.其中的G步骤最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由于F1的基因型为DdRr,它产生的配子有四种,其中dR占$\frac{1}{4}$,故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frac{1}{4}$.
(3)基因工程育种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所以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的抗旱性状,应选择图中C、D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克服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该技术手段属于DNA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
(4)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中,A、B所表示的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5)由于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只有小麦配子的染色体,所以从染色体组的组成和数目看,得到的是小麦的单倍体植株.
(6)图2,D、d所在的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之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性状分离    基因重组  
(2)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frac{1}{4}$
(3)CD    分子(DNA分子)
(4)不定向性(盲目性)  
(5)单   
(6)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点评 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几种育种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重点考查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典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色盲女子的每个卵细胞都有色盲基因
B.色盲男子的每个精子都有色盲基因
C.色盲女子的父亲、儿子必色盲
D.色盲男子的母亲不一定色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安阳校级期末)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与其有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氨基酸 C.乙醇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段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4•平和县校级模拟)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 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 ;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配子可以省略).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细胞呼吸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是一种不彻底的氧化分解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蓝藻进行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无氧呼吸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最简便方法是测交
C.杂合体形成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D.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纯合体占$\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糖尿病是近年来高发的“富贵病”,常见类型有遗传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遗传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胰岛受损.科研机构作出如下设计:取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将人的正常胰岛素基因导入其中,然后做细胞培养,诱导产生胰岛组织,重新植入患者的胰岛,使胰岛恢复功能.II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制剂注射后120min后才出现高峰,与人体生理状态不符.科研人员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将胰岛素B链的28号和29号氨基酸互换,获得了速效胰岛素,已通过临床试验.
(1)对遗传型糖尿病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案中,胰岛素基因称为目的基因,实验室中要先对该基因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将该基因导入正常细胞所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对遗传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基因工程步骤中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科研人员利用蛋白质工程合成速效胰岛素,该技术的实验流程为:
A→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B→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生产出速效胰岛素,其中,流程B是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如图所示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三种类型,判断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细胞膜的功能只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这一项
B.能进行甲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
C.能进行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下丘脑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D.能进行丙方式的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相应的信号分子为抗利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
A.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但二者均与细胞的信息交流有关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因此二者地位平等
D.许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