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甲、乙、丙三株同种植物,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后得到的曲线图,其中丙组不做处理,应该是对照组,甲和乙做了不同程度的处理,属于实验组.对比甲丙两组可知:摘除顶芽有利于侧枝的生长;对比乙丙两组可知:侧芽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
解答 解:(1)A、“生物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植物的茎尖、根尖、萌发的种子、发育着的果实.同时细胞分裂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这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A正确;
B、细胞分裂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不能说明主要作用部位是果实,B错误;
C、生物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植物的茎尖、根尖、萌发的种子、发育着的果实.C错误;
D、题干中不能体现细胞分裂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D错误.
故选:A.
(2)据图可知,丙不处理,侧枝不发育,具有顶端优势,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生长素超过合适的浓度,抑制侧芽的生长,于是顶芽优先生长.故与顶端优势现象产生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
(3)解:A、对比甲丙两组可知,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加快,侧芽长度增加,A错误;
B、对比乙丙两组可知,侧芽的生长与细胞分裂素有关,B错误;
C、对比乙丙两组可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C正确;
D、丙不做处理,顶芽存在,侧芽不能发育,说明顶芽的存在影响侧芽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4)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低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故答案为:
(1)A
(2)丙 生长素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生长素超过合适的浓度,抑制侧芽的生长,于是顶芽优先生长.
(3)C
(4)芽 根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及相关的探究实验,属于高频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结合所学的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判断选项的对对错并得出正确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代表植物吸收的光能和有机物,N代表热能,P代表CO2 | |
B. | 共有3条捕食链,秃鹫都是最高营养级 | |
C. | 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 |
D. |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mRNA合成 | |
B. |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 |
C. |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
D. | 细胞凋亡的积极意义之一是能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 |
B. |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 |
C. | 萨顿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 |
D. |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上海)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朔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朔州校级期末)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组织胺、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葡萄糖、Ca2+、载体
D.Na+、HPO42﹣、乙酰胆碱、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