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①是神经递质,②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刺激神经系统产生兴奋,③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④激素进入内环境,⑤淋巴因子、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进入内环境,⑥是内环境变化影响免疫系统.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据图分析,图中①是神经递质、④是激素、⑤是淋巴因子.
(2)下丘脑通过神经-激素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即下丘脑通过①、③过程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3)神经系统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后会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此过程称为反射.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要进入人体内环境,必须通过第一道防线.
(4)霍乱弧菌的疫苗属于减毒或灭活的抗原,经⑥作用于小鼠的免疫系统.二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两种免疫细胞是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二者的主要生理功能分别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及产生大量抗体.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激素 淋巴因子(抗体)
(2)①、③
(3)兴奋 反射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4)⑥抗原 浆细胞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产生大量抗体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的理解与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遂宁期末)神经纤维上有依次排列的四个点A、B、C、D,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表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1.AB、2.BD、3.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的有( )
A.1、2 B.1、3 C.2、3 D.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嘌呤比例相同 | |
B. | 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及数量相同 | |
C. | 过程①和过程③中均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 |
D. | 此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但对细胞免疫影响较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 B. | 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一层 | ||
C. | 蛋白质覆盖在脂质分子层两侧 | D. | 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 |
B. | 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 |
C. |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 |
D. |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二项 | B. | 三项 | C. | 四项 | D. | 五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