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才会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性状 | |
B. |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
C. |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 |
D. | 多数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行 |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的.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3、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解:A、可遗传的变异中,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将原有的基因重新组合,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基因的整体变化过程,没有新基因产生,A正确;
B、三种可遗传变异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可形成多种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突变则看不到,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是细胞内唯一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 |
B. | 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 |
C. |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 |
D. | 1摩尔ATP水解时,能释放出30.54kJ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暂不作结论 | |
B. | 断定是紫外线产生了白色菌落的变异 | |
C. | 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 | |
D. | 断定白色菌落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如果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 |
B. | 该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最多4个,最少2个 | |
C. | 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
D. | 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株D属四倍体,所有细胞均有四个染色体组 | |
B. | 用D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植株属二倍体 | |
C. | 植株D由秋水仙素加倍形成,属于纯合子 | |
D. | D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AA:Aa:aa=1: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草原群落中的植物没有分层现象 | |
B. | 蝗虫的捕食往往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 |
C. | 群落的演替是优势种依次取代的过程 | |
D. |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其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