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才会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新性状
B.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D.多数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行

分析 1、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的.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改变生物性状:突变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的功能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基因突变不改变生物性状: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该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等.
3、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①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 解:A、可遗传的变异中,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是将原有的基因重新组合,可产生新的基因型,染色体变异基因的整体变化过程,没有新基因产生,A正确;
B、三种可遗传变异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可形成多种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正确;
D、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突变则看不到,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光反应和碳反应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写出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物质或者过程的名称
(1)①基粒或类囊体;②O2;③ATP;④NADPH;⑤三碳糖;⑥CO2
(2)RuBP的中文名称是核酮糖二磷酸
Ⅰ光反应;Ⅱ碳反应.
⑤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外(内或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细胞内唯一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
C.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时刻发生
D.1摩尔ATP水解时,能释放出30.54kJ的能量,这些能量贮存在两个高能磷酸键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培养基不是选择培养基的是(  )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仅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
C.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D.无氮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将接种了红色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红色的,据此,实验者应该(  )
A.暂不作结论
B.断定是紫外线产生了白色菌落的变异
C.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
D.断定白色菌落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B.该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最多4个,最少2个
C.图中的染色体1、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D.含有基因B、b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基因型为Aa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植株D基因型为AAa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D属四倍体,所有细胞均有四个染色体组
B.用D的花粉直接培育成的植株属二倍体
C.植株D由秋水仙素加倍形成,属于纯合子
D.D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AA:Aa:aa=1: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面是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豆腐就是毛霉等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照其状态称为固体培养基.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3)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的作用是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5)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群落中的植物没有分层现象
B.蝗虫的捕食往往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C.群落的演替是优势种依次取代的过程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其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