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将绿豆种子浸泡促使其萌发,然后经去皮、研磨、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淀粉酶提取液.
②用干净剪孔器在滤纸上剪取6片圆形滤纸片,滤纸片作下表所示处理.
滤纸片编号滤纸片浸入溶液或试剂
1淀粉酶提取液
2稀盐酸
3稀碳酸钠溶液(弱碱性)
4
5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6蒸馏水
③将处理后的6片滤纸片分别覆盖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如上图1),将培养基放在35℃的恒温培养箱内约30min.
④取走滤纸片,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1min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⑤观察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并比较大小(如上图2).
请分析回答:
(1)制备淀粉琼脂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萌发的绿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较高,这是因为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
(3)表中“?”处表示的溶液或试剂是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实验中要求剪取的圆形滤纸片大小相同,这属于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
(4)图2中,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淀粉已被分解.2、3号与6号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说明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5)本实验的结论是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4、分析表格:本实验是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淀粉酶所处的pH(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代表淀粉酶所处的不同的pH),图2淀粉琼脂培养基经碘液处理后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中,透明圈越大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多,反之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少.

解答 解:(1)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绿豆种子中的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绿豆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可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所以萌发的绿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较高.
(3)本实验是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淀粉酶所处的pH,处理1号滤纸片的淀粉酶提取液没有作其它处理使淀粉酶处在中性环境中,处理5号滤纸片的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使淀粉酶处在碱性环境中,可知处理4号滤纸片的淀粉酶应处在酸性环境中,即表中“?”处表示的溶液为: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4)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图2中淀粉琼脂培养基经碘液处理后表面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淀粉已被分解;2、3号与6号滤纸片分别经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处理(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分别为酸性、碱性和中性),其三者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大小相当,可以说明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5)本实验中的1号、4号和5号滤纸片相对照,被5号滤纸片(经稀碳酸钠溶液处理,使淀粉酶处在弱碱性条件下)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最大,说明淀粉被分解的最多,而被4号滤纸片(经稀盐酸处理,使淀粉酶处在酸性条件下)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最小,说明淀粉被分解的最少,即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
故答案为:
(1)溶化→灭菌→倒平板
(2)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
(3)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无关
(4)淀粉已被分解     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5)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

点评 本题结合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识记酶的特性和作用条件、明确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为了探究熊果酸对鼻咽癌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①用胰蛋白酶消化鼻咽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浮液;
②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40 μmol•L-1的熊果酸和适量的细胞培养液;
③置于37℃、95%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保温培养;
④检测与处理:分别在12h、24h、48h、72h时取样,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鼻咽癌细胞周期的改变,记录和处理数据,得到结果(见表格).
时间(h)G1期细胞比例(%)G2和M期细胞比例(%)S期细胞比例(%)
12682111
2472208
4879156
7285105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2)将上述实验结果用柱形图表达.

(3)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1期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旺盛时期,为DNA的合成做准备工作.
(4)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熊果酸可以使在G1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增大(熊果酸可以抑制细胞中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信息传递、信息交流)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主动运输
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高尔基体(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RNA聚合酶催化mRNA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加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而后者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的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光照,给予乙组一定强度的紫外光光照.
步骤3:观察两组幼苗高度(生长状况和高度)并测量两组植株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的含量.预测实验结果:甲组植物生长高于乙组,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同学提取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图结果(1、2、3、4为色素圈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色素1、3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B.色素2、4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C.在提取色素步骤中,需加层析液并迅速研磨
D.在做提取韭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过程.则肾小管上皮细胞(  )
A.逆浓度差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
B.通过胞吐方式将氨基酸排到周围组织液
C.排出Na+时消耗的ATP一定来自于线粒体
D.吸收Na+和排出Na+的方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糖核苷酸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脱氧核苷酸链.
(4)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7]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5)若[8]的碱基序列为AATCGTACTTTA,则由该DNA复制形成的子代DNA的碱基序列为:.若以[8]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mRNA,则mRNA的碱基序列为:AAUCGUACUUUA,以该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为:天冬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密码子:AAU-天冬氨酸、CGU-精氨酸、ACU-苏氨酸、UUA-亮氨酸、GCA-丙氨酸、UGA-终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基因频率变化,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
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某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肽链共由151个氨基酸组成,则该分子中含肽键的数是(  )
A.151个B.150个C.149个D.153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根据下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产生新的细胞壁.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六倍体植株.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
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e过程即可(填字母编号).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
④⑤(填字母编号).
(6)人工种子是由发育到f过程(填字母编号)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可制备人工种子.
(7)在某些疾病防御上,则融合的a、b细胞宜采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患者的B淋巴细胞两种细胞,生产的抗体可以作为许多重病者的救命良药,从而使患者获得特异性免疫.前者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前者细胞中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整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细胞的筛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