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B. |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 ||
C. |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 D. | 丙酮酸氧化分解 |
分析 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解答 解:A、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
C、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C错误;
D、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突触的结构及神经递质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寨卡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 |
B. | 寨卡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 | |
C. | 寨卡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 |
D. | 为了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O2 | B. | O2 | C. | C5 | D. | C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 B. | 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4:1 | ||
C. | 染色体上的DNA数目比值为4:1 | D. |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 | |
B. | 一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 |
C. | 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 RNA | |
D. | 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克隆的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分离出来的细胞是一个或少数几个 | |
B. | 理论上各种培养细胞都可被克隆,有限细胞系比无限细胞系更容易克隆 | |
C. | 使用二氧化碳培养箱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呼吸 | |
D. | 细胞克隆的最主要用途之一是从普通细胞系中分离出缺乏特殊基因的突变细胞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细胞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 |
B. | 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 | |
C. | 甲细胞和乙细胞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 |
D. | 乙是初级卵母细胞,则丙为次级卵母细胞,丁最可能为卵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