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糖原(2)淀粉(3)蔗糖(4)乳糖(5)核糖(6)脱氧核糖(7)葡萄糖(8)果糖
A. (2) (3) (8) B. (1)(4))(6) C. (1)(5)(6) D. (5)(6)(7)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D. 渗透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氨基酸之间的缩合过程发生在( )
A.线粒体 B.细胞核 C.核糖体 D.内质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夏季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 )
A. 盐汽水 B. 牛奶 C. 纯净水 D. 果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浙江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请回答:
(1) A+基因转录时,在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 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MA的 ,多肽合成结束。
(2) 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的绵羊和 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浙江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新课标2卷精编版) 题型:综合题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水草 | 无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 20 | 遮光* | 100 | 80 | 60 | 40 | 20 |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 浅绿色 | X | 浅黄色 | 黄绿色 | 浅绿色 | 浅蓝色 | 蓝色 |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 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 (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 。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操作顺序 | 操作项目 | 试管 | |
1号 | 2号 | ||
A |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 |
B | 注入蔗糖溶液 | - | 2mL |
C | 注入淀粉酶溶液 | 2mL | 2m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