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3、动物细胞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解答 解:(1)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通常用同种限制酶分别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以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时常有感受态转化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的感受态,便于重组DNA导入.
(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首先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解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胰蛋白酶.
(3)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有机盐类、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动物血清.
(4)分离细菌时通常用固体培养基,因为固体培养基可以为细菌提供表面附着和营养物质.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制成母液保存备用.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掉,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故答案为:
(1)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运载体 Ca2+
(2)纤维素酶和果胶 胰蛋白酶
(3)动物血清
(4)固体培养基可以为细菌提供表面附着和营养物质 细胞分裂素 母液 灭菌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及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识记无菌技术及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1}{4}$ | B. | $\frac{1}{2}$ | C. | $\frac{3}{4}$ | D. | $\frac{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继续使用该杀虫剂,该昆虫的死亡率仍会逐代增加 | |
B. | 杀虫剂的使用诱发昆虫的基因PEN发生突变 | |
C. | 该昆虫发生抗药性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
D. | 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贺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与图中[2]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
(2)太阳能通过图中结构[ ]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若该细胞是洋葱的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结构是[ ] .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供给.
(5)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 .
(6)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 | B. | 中心法则 | ||
C. | 基因分离定律 | D. | 基因重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诞生 | |
B. | 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 |
C. |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
D. |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