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酵母菌和醋酸菌异化作用的类型分别是(  )。

①需氧型 ②厌氧型 ③兼性厌氧型

A. ①③ B. ③① C. ②①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其异化作用类型为③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其异化作用类型为①需氧型.

答案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人类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的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B. 致癌因子一旦使正常人体内的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该人就成为癌症患者

C. 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增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少癌症的发生

D. 人类平时的饮食中也含有抗癌物质,如食物中的维生素E和绿茶中的多元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的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

(2)在140min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液pH由2逐渐升高到10,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胰腺细胞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通过_________ 方式进入胰腺细胞,合成的胰蛋白酶又是通过_______方式排出胰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分子式C7H8O所表示的某化合物含有苯环,并且和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这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如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蛋白质加热过程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乙、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种甲
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 , 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磷是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植物代谢、生长和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
(1)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PO43的主要方式是 , 吸收后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等化合物(要求2项)
(2)根据含磷化合物的作用,叶片中磷元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B.
C.
D.
(3)如表是冬小麦和棉花对磷的吸收量

生育期
对磷的吸收量(%)
作物种类

幼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冬小麦

7

42

16

棉花

9

60

31

表中数据表明,作物对磷的吸收量因的不同而异.
(4)农民每年都需要施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但残余的磷肥成分进入江河湖泊后,常常促使蓝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出现现象.
(5)研究人员发现,土壤中存在着一类细菌,能够将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溶解转变为植物能吸收的磷酸盐离子.对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的方法是 . 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天然菌株的溶磷能力,则可以通过等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