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水参与过程C的第三阶段的反应 | |
B. | 过程A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 |
C. | 过程C中产生的CO2参与过程B穿过2层磷脂分子 | |
D. | 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是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X是ATP.
解答 解:A、水参与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反应,A错误;
B、A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中,B正确;
C、过程C中产生的CO2参与过程B穿过4层磷脂分子,C错误;
D、X代表的物质为ATP,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能供给暗反应,所以能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的基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形成ATP的能量来源不同
B.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C.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内膜和外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大致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 |
B. |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 |
C. | 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都降低 | |
D. |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 |
B. | 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 |
C. | 氨基酸借助载体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 |
D. |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 |
B. | 细胞质中合成的光合作用相关蛋白须通过内质网输入叶绿体 | |
C. | 肝细胞膜对葡萄糖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 |
D. | 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 |
B. |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
C. | 花矩变长是该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
D. |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变得越来越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 |
B. |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
C. |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血浆 | |
D. |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省厦门市高一(下)第一次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一定要使用酒精溶液
B.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到50℃~65℃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的使用方法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结果均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六安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是由于成片的黄栌或枫树叶片逐渐变红形成的.假若你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请你利用暑假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叶片变红现象受温度影响.
围绕该实验假设,有的同学主张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才能对实验组的温度进行设置,该“有关资料”应为 .
实验材料:盆栽的黄栌或枫树、透明的恒温箱等实验用具.
实验步骤:
(1) ;
(2) ;
(3) .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叶片都变红(或都不变红),那么假设不成立;
②如果实验组叶片变红,对照组叶片不变红,那么假设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