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
B.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1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目的是探究酶与无机催化剂的效率;图2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速率,实验目的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图3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
A、分析题图可知,图一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图二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浓度,图三实验的自变量是pH,A正确;
B、分析图一曲线可知,加入过氧化氢酶组比加入Fe3+组先达到反应的平衡点,说明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B错误;
C、在一定的范围内,O2产生的速率与H2O2浓度呈正相关,当H2O2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O2产生的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C正确;
D、从图三可以看出,开始时随pH值增大溶液中过氧化氢量越少,即反应消耗的H2O2越多,直到最低值,此时酶活性就越高;随pH值增加,由图可看出溶液中过氧化氢量增加,表明酶活性减弱,故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低,D正确。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丁、戊、己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与细胞甲相比,细胞丙中内质网、高尔基体更发达
C.过程④的完成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HIV侵入人体后,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绿色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以及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靠近细胞边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细胞吸收的含氮无机盐减少,则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___________(填“受”或“不受”)影响。
(3)⑤⑥的方式和⑤⑦的方式不同,但实质相同,两者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③④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实践发现,炎热环境中,③④过程的反应速率会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Ⅰ~Ⅲ表示分裂过程,1~5表示细胞分裂图象,图中1细胞的基因型是AaXBY.请据图回答:
(1)通常图中1细胞和2细胞中所含核DNA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2)图中Ⅱ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3)若图中2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含有B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则此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其中一个为A,则其余3个基因型为__________
(4)请在下图中画出该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若有拐点,则要求标出拐点对应具体时期,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中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进入突触间隙。
(2)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3)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虚线框内共有突触________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I表示利用大豆幼苗的绿叶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图2表示温室中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丙和丁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较大
B.在秋天收获时,大豆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C.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温室应控制的最低温度约为20℃
D.在B点和D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从植物中提取出一种物质,为了探究该物质的作用是能氧化分解葡萄糖还是能水解蔗糖,设计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l)据图l分析可能的实骏结果:
①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催化的底物是葡萄糖;
②若两只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催化的底物是蔗糖。
(2)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物质催化水解的底物为蔗糖,为探究该物质催化作用的最适pH,大致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加入蔗糖; ②加入该物质; ③水浴在最适温度下;
④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⑤控制不同的pH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④③⑤
(3)若该物质活性随pH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若将某试管的pH由c调整为b,则该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作用机理和引起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部分机理,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阻止葡萄糖或胰岛素与相应受体结合。
(1)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消化道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到下丘脑,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________(“双向”或“单向”)的。此时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却不影响胰岛A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____________ 。
(2)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病因之一如图所示,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1和抗体2,能分别与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特异性结合影响其功能,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类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 病。某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尿糖症状,但检查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其病因可能是 _____。
(3)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生物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a.用含糖量较高的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滤液;
b.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得到的滤液,用来培养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请指出方案中两处明显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为使测得的胰岛素含量值更科学、合理,避免偶然因素干扰实验,请给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确定某水域中鱼的养殖量,研究人员经过相关研究,得出了如下图甲所示的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和如图乙所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乙中E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D、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B. 图甲中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C. 图甲中的两曲线围成的面积可表示该水域中鱼的生长总量
D. 从B点以后的任何时期进行捕捞,均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