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尖端及胚芽尖端各切去4mm,再将剩余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2d后平均长度(mm) 去尖胚芽 12.3 12.3 12.7 13.5 14.7 16.0 15.1 12.2 10.8 10.0
去尖胚根 11.3 12.1 12.7 13.6 12.6 12.0 10.9 10.0 10.0 10.0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切去胚芽尖端及胚根尖端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数据显示,在相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下,胚芽与胚根的生长效应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数据同时显示了胚芽、胚根随生长素浓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相似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就是
 

(3)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体积变大,而细胞数目并未增加,请利用中学实验室的设备,设计相应实验步骤加以说明: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
分析:分析表格:生长素浓度在10-13~10-8mol/L时,对胚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10-8~10-5mol/L时,对胚芽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时,胚芽不生长.生长素浓度在10-13~10-10mol/L时,对胚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10-10~10-7mol/L时,对胚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胚根不生长.
解答: 解:(1)由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所以为避免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培养皿需加盖.由于胚芽、胚根的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为避免胚芽、胚根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有干扰,需切去胚芽尖端及胚根尖端.
(2)由表中数据可知,促进胚芽的生长素可能抑制胚根的生长,由此可推测胚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胚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都逐渐增加;超过一定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都逐渐减小,甚至不生长,由此可见,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
(3)要验证生长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体积变大,而细胞数目并未增加,可设计以下实验:将清水中培养和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去尖根和茎做纵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和差异(或现将去尖的根、茎先切成两半,一半置于清水中,一半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再将上述材料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答案为:
(1)避免水分蒸发引起生长素溶液浓度变化      胚芽、胚根的尖端都能产生生长素,对实验有干扰
(2)胚根对生长素敏感度高(或对茎生长起促进作用的浓度对根已经起生长抑制作用;或不同的器官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低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过高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 
(3)将清水中培养和适宜浓度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的去尖根和茎做纵切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和差异(或现将去尖的根、茎先切成两半,一半置于清水中,一半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再将上述材料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掌握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同时能得出正确结论;还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验证生长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体积变大,而细胞数目并未增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A过程叫解离,作用是使根尖组织细胞分散开
②B过程叫漂洗,主要目的是洗净解离液
③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④E过程中需要先在高倍镜下找到根尖的生长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物镜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 C63H103O65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  )
A、63个B、62个
C、17个D、16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l~5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某种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l号瓶内放入草履虫,2号瓶内放入小球藻.3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l号、2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3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4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B图所示.5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C图.以上实验是在25℃、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1)请将 A 图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转换成种群中个体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2)由A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1天至第3天的生长特点是
 
;在第3天至第6天的生长特点是
 
,原因是
 

(3)由B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4)根据C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验证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
(1)实验材料与药品:10-5mol/L生长素溶液、pH值分别为5.0、9.0的缓冲液、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培养皿等.
(2)实验步骤:①材料处理:选择
 
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用镊子取其胚芽鞘并切掉尖端,平均分成三组.
②将平均分组的胚芽鞘放入编号为l、2、3的培养皿中,加等量的不同试剂,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
 
,并进行若干次重复实验,并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
组别 处理方法 结果
1 10只胚芽鞘+10-5mol/L生长素溶液
2 胚芽鞘生长不明显
3 10只胚芽鞘+pH值为5.0的缓冲液 胚芽鞘生长明显
(二)问题:
(1)步骤①中切除胚芽鞘尖端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其他步骤中还有哪些措施也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DCPIP(蓝色)+H2O
叶绿体
 DCPIP-H2(无色)+
1
2
O2
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加入试剂 处理方法
试管1 ①1% DCPIP 0.5ml   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光照
试管2
 
 
试管3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后试管1、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3)实验分析与思考:配置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0.5mol/L蔗糖溶液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如图表示细胞内溶酶体的部分功能.请分析并回答:

(1)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细胞中的
 
合成的,经相应结构加工后转至
 
中进行再加工和分类,最后以囊泡形式转运到溶酶体中.
(2)图中表示当
 
(结构乙)衰老时,会由
 
(结构甲)包裹后与溶酶体结合,进而被分解.此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的特点.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
 
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其余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3)由图还可推断出溶酶体具有的另一功能是
 

(4)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生化反应不是在叶肉细胞细胞质中的某种基质中进行的是(  )
A、糖酵解
B、丙酮酸的分解
C、CO2的固定
D、组蛋白与DNA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