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
(3)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103kJ/(m2·a)。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答案】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5 C E 群落(或次生)
【解析】
图1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图2中,种群增长率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增长是S型曲线.
(1)图1中,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占大部分,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3+70+14+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4×103kJ/m2y,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
(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化学能。
(3))图1中,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所以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输入肉食动物的能量=14+2-4-9-0.5=2.5,而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2.1+5.1+0.05+0.25=7.5,所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7.5-2.5=5×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地震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因为该时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C.丁→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原因在于着丝点的分裂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DNA分子数的两倍,是DNA复制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即胆固醇包裹于蛋白质内部。人体内有2/3的LDL经受体途径进行代谢,下图表示LDL的降解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溶酶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其内的水解酶能降解LDL
B.胆固醇从溶酶体中释放出去,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C.LDL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无关,仅与膜上的受体有关
D.在LDL的降解过程中,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或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离心方法分离提取到的大肠杆菌的DNA,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Ⅰ代大肠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
B.Ⅱ代大肠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预计Ⅲ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上述实验的结果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 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如图所示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N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B. 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五碳糖中
C.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含有N元素D. 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含有N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取自同一哺乳动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图甲、乙、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②图甲、图乙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丙、图丁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③图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④若相应基因如图丁所示,则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A. ①②B. ①②⑤C. ③④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