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两种试剂,不能混合后再使用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试剂1 | 试剂2 |
A | 蛋白质的鉴定 | CuSO4溶液 | NaOH溶液 |
B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 CaCO3 | SiO2 |
C | 解离植物根尖 | 盐酸 | 酒精 |
D | 植物组织培养 | 生长素 | 细胞分裂素 |
A. A B. B C. C D. 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分别为( )
①遗传变异 ②自然选择 ③适者生存 ④生存斗争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A. 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 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
C. mRNA中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
D. 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相关判断或建议不正确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多 B. 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
C. 机体代谢速率会降低 D. 需口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中心法则及其拓展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图中的过程有_________。
(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分別储存在_________(填物质)。
(3)过程③_________(能/不能)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4)提取一个人体的未成熟的红细胞的全部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再提取同一个人体的胰岛A细胞中的全部mRNA与L配对,能互补的胰岛A细胞的mRNA含有编码
_________(选择对应的编号填写: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高血糖素的mRNA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酶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5)大多数生物的翻译起始密码子为AUG成GUG。在下图所示的某mRNA部分序列中,若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则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可能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以某种植物的两个纯合品种(矮茎花瓣白色条状×高茎花瓣白色卵形)为亲本做杂交实验,进行性状探究并分组统计如下:
1组——茎秆高度探究:矮茎(♀)×高茎(♂)→F1:全部高茎→F2:高茎:矮茎=3:1
2组——花瓣颜色探究:白色(♀)×白色(♂)→F1:全部粉色→F2:粉色:白色=9:7
3组——花瓣形态探究:条形(♀)×卵形(♂)→F1:全部条形→F2:条形:卵形=3:1
已知上述几组相关性状均为常染色体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仅对第2组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依次选择字母A/a、B/b、C/c......表示相关基因),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对第1、3组分析可知,植株茎秆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瓣形态中的隐性性状是_______。
(3)如果研究者发现,控制花瓣形态的基因(T/t)与控制颜色的某对基因(A/a)都位于3号染色体,图Ⅰ已标出F1中上述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请在图Ⅱ标出另外一种可能的位置。现将花瓣的两对性状一起研究,只考虑图Ⅱ情况,若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号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F2中花瓣性状的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__________。
(4)如果花瓣形态和茎秆高度这两对性状均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基因控制花瓣形态中的条形性状,则t基因控制茎秆高度中的__________(选填“高茎”或“矮茎”)性状。将这两对性状一起统计,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解读下列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性。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随温度的改变,酶的最适pH________(填“会”、“不会”)改变。
(3)图4中酶处于最适环境,A点后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4)从图5可以得岀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