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N | |
S1 | 10 | 0.90 |
S2 | 50 | 0.575 |
S3 | 100 | 0.50 |
S4 | 150 | 0.25 |
S5 | 180 | 0.10 |
A.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
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1点之前进行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 |
B. | 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 |
C. |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 |
D. |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联考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联考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可以印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是( )
①细胞有生命,但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生命 ②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单个神经细胞是不能完成反射活动的 ③种群具有个体不具备的出生率、死率、种群密度等特征 ④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是种群不具备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联考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名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五校联考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相关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 输入胸腺淋巴细胞 | 输入骨髓淋巴细胞 | 免疫反应 | |
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 | |||
实验一 | × | × | ﹣ | ﹣ |
实验二 | √ | × | + | ﹣ |
实验三 | × | √ | ﹣ | + |
实验四 | √ | √ | + | + |
注:√表示输入;×表示不输入;+发生免疫反应;﹣未发生免疫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经A→D过程和A→B→C过程都可选育出所需良种
B.为了缩短育种时间,培育任何纯种都应选择A→B→C方法
C.A→D过程和E过程所表示的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相同
D.C、F过程常用的药剂相同,药剂的作用原理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三上第三次质检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需氧呼吸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厌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L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