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配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按如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AB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1010
活化酵母菌液/mL0.10.1
温度(℃)5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起始酵母菌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同一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在计数室,按以下顺序操作B→A→C(填字母),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A.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B.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C.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若在25×16规格的血球计数板中,统计到5个中方格(共80个小方格)对应的酵母菌为48个,则1mL混合样液中含有酵母菌约为2.4×106个.
(4)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看到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5)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分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frac{0.1}{400}$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答 解:(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在计数室,先把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最后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3)根据题意可知,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8÷80×400=240个,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40÷(0.1mm3×10-3)=2.4×106个.
(4)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5)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故答案为:
(1)振荡
(2)B→A→C
(3)2.4×106
(4)稀释
(5)J S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相关操作步骤;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ATP和ADP相互转化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和ADP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
B.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
C.ATP转化成ADP时,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D.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B.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能促进果实成熟
C.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调节细胞分裂时,具有协同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兔子的尸体流入到分解者的能量D.通过捕食流入到狐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反刍动物,如牛和山羊,具有特殊的器官--瘤胃,在瘤胃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以尿素作唯一氮源.以下示意图是从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流程.

(1)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稀释;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用该接种方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或少),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由于瘤胃中的微生物多为厌氧菌,接触空气后会死亡,因此分离其中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除了需要准备Ⅰ号培养基外,还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此培养条件也是泡菜(填“果醋”或“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的.
(3)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图示的酶活性的高低可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尿素(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J9一25个核苷酸.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miRNA通过与把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的降解,进而特异性的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请根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iRNA在翻译阶段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B.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
D.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个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如图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人体内首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散播,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作用是促进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抗H1N1病毒的)抗体,D细胞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3)从根本上来说,H1N1病毒的抗原特异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注射疫苗是预防H1N1的有效途径,但是并不意味着接种过H1N1疫苗的人将来不会成为SARS患者,原因是记忆细胞寿命有限;H1N1病毒可能发生变异.
(4)某研究生发现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实:
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有患病症状.
若你作为导师,请指出该生实验设计中明显不科学之处:
①没有选择多只猪排除实验的偶然性;②缺乏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没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有利应取决于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