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编号 | A | B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0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温度(℃) | 5 | 25 |
分析 通过建立反映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
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frac{0.1}{400}$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答 解:(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在计数室,先把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最后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
(3)根据题意可知,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8÷80×400=240个,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40÷(0.1mm3×10-3)=2.4×106个.
(4)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5)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故答案为:
(1)振荡
(2)B→A→C
(3)2.4×106
(4)稀释
(5)J S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相关操作步骤;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TP和ADP相互转化是一种可逆反应 | |
B. | 细胞可以利用热能将ADP转化为ATP | |
C. | ATP转化成ADP时,所有的高能磷酸键都断裂 | |
D. | 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 |
B. | 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能促进果实成熟 | |
C. |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调节细胞分裂时,具有协同作用 | |
D. |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 B. | 通过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 ||
C. | 兔子的尸体流入到分解者的能量 | D. | 通过捕食流入到狐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miRNA在翻译阶段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 |
B. | 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 |
C. | 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 | |
D. | 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个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 |
B. |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 |
C. | 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 |
D. | 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是否有利应取决于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