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表示几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___。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__________状态。
(2)如果甲图细胞膜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 相关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___________;若乙图细胞表示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在进行水分的重吸收时采用图④方式,则C表示_____________。
【答案】A磷脂双分子层 运动 ②主动运输 ①自由扩散 水通道蛋白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图示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其中A为磷脂双分子层,B和C为蛋白质;①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②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③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A即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A、B两种物质通常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状态。
(2)根毛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②主动运输。
(3)通常情况下,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①自由扩散;若乙图细胞表示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在进行水分的重吸收时采用图④方式,则C表示水通道蛋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昆虫肤色有白色、黄色、绿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作答.
(1)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具体场所是 . 绿色昆虫体中,只有皮肤细胞才呈现绿色,这是的结果.A、B基因控制肤色的方式是 . (填“直接”或“间接”)
(2)一纯合黄色雌虫与一白色雄虫杂交,F1全为绿色,则亲本雌虫基因型为 . 将F1雌雄虫随机交配,所得F2黄色个体中雌雄比例为 .
(3)一对黄色雌雄虫杂交,生出一只白肤色、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子代.若为某亲本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异常造成,则该亲本的基因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两个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相关基因H、h)和乙遗传病(相关基因T、t)的患者。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的基因型频率为10-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Ⅱ7与Ⅱ8结婚所生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
D.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Ⅱ5与Ⅱ6结婚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红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A. 溶酶体 B. 核糖体 C. 液泡 D. 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图所示的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 , Ⅱ﹣2的基因型为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被称为 , ④是在真核细胞的(具体场所)进行。
(2)Ⅱ表示的物质是 , Ⅲ表示的物质是。
(3)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请写出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方程式: 。
(4)在细胞中,生物膜系统是指。
图中体现出生物膜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是:
①。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