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月宫一号”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已经有三位志愿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了105天.系统内栽培了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等植物,饲养了动物(黄粉虫),还有微生物来降解废物.如图是此生态系统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模拟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功能是该实验成功的标志.
(2)在这个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人与黄粉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假定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在三人能量供应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如将人的膳食中黄粉虫所占比例由$\frac{1}{5}$调整为$\frac{1}{10}$,则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仅为原来的$\frac{19}{28}$(填分数).

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解答 解:(1)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在这个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中,人捕食黄粉虫,为捕食关系,人和黄粉虫都捕食植物,为竞争关系,因此人与黄粉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设人获得的总能量是A,调整前植物的总消耗量为X,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为Y,则X=$\frac{1}{5}$A÷10%÷10%+$\frac{4}{5}$A÷10%=28A,Y=$\frac{1}{10}$A÷10%÷10%+$\frac{9}{10}$A÷10%=19A,因此调整后植物的总消耗量仅为原来的Y:X=19A:28A=$\frac{19}{28}$.
故答案为:
(1)负反馈调节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捕食和竞争
(3)$\frac{19}{28}$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C.某些高等植物细胞具有中心体,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胆固醇不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指当细胞接收到诱导信号后.胞内的一些膜会把周围的细胞质吞进去形成“自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经消化后,一些可利用的物质被送回细胞质循环利用.下列椎论不合理的是(  )
A.细胞“自噬体”对细胞质成分的吞噬具有特异性
B.当营养物质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明显加强
C.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通过自噬作用来处理废弃的细胞器
D.自噬机制发生缺陷.会导致细胞内废物和垃圾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EBR)对茶树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科研人员将适宜浓度的EBR溶液喷施于龙井43(A)、清明早(B)、香菇寮白毫(C)三种茶树的叶片上,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处理24h后测定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参与CO2的固定)活性以及rbcl蛋白(构成RuBP羧化酶的一种蛋白质)表达量,结果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数据/分组净光合速率(Pn)
(μmol•m-2•s-1
RuBP羧化酶活性
(μmol•m-2•s-1
rbcl蛋白表达量
(相对值)
龙井43(A)对照组7291
实验组11303.4
清明早(B)对照组13282.2
实验组15352.7
香菇寮白毫(C)对照组6141.8
实验组14302
(1)茶树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时,驱动光反应与暗反应进行的能量分别是光能和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
(2)RuBP羧化酶能催化一分子CO2与一分子C5结合生成两分子C3,当光照突然减弱的开始阶段,叶绿体中C5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降低.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外源EBR处理后A品种光合作用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RuBP羧化酶的数量(rbcl蛋白表达量)大幅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讲,植物激素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聚素,“N”指神经氨酸酶.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
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实验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B.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字模型,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生成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未体现对照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技术所运用的基本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图中A、B分别代表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培养基中常常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若要制备人工种子,需要将胚状体、不定芽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若该技术用于培育脱毒苗,外植体应该选取茎尖,原因是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4)若该技术用于单倍体育种,外植体应该选取花药(或花粉),且需对幼苗进行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以下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的是(  )
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
B.调査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
C.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并求平均值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连续七天,每天在不同培养时间抽样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  )
A.糖类分子都含有C、H、O
B.各种二糖都由葡萄糖组成
C.动植物中的糖类种类完全不同
D.生物体内的各种糖类只作为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