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内的分泌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形成空间结构
B. 某些分泌蛋白在生命活动中能够传递信息
C. 分泌蛋白最初在内质网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
D. 分泌蛋白运输的交通枢纽是内质网形成的囊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
C.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TP在细胞中含量不多
B.绿色植物细胞中ATP中的能量只来源于光合作用
C.一分子的A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和三个磷酸基团
D.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中ATP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8种
C.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
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水解
B.①、②均属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D.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元,二者均可作为贮能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草莓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水果,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草莓是无性繁殖的作物,长期种植会使病毒积累在体内,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下图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培育脱毒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是脱分化过程,细胞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__________而转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②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研究表明,多倍体草莓产量高于二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草莓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__________〔药剂)处理草莓的愈伤组织,再经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二是利用_________(药剂)诱导草莓体细胞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后,再经组织培养获得多倍体植株,这种育种技术被称为___________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分别对蓝藻和蛔虫进行各种分析、观察,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你认为该研究人员对蓝藻和蛔虫的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核仁 | 光合色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的结果 | |
蓝藻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蛔虫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A. 蓝藻 B. 蛔虫 C. 都正确 D. 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A、B分别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遗传及花瓣中色素合成的控制过程。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图A中的F2蓝花植株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F2植株传粉前,将所有紫花雌株与蓝花雄株移栽到同一地块(每一雌株可接受任何雄株的花粉),单株收获种子,每株所有的种子(假定数目相等且足够多)单独种植在一起可获得一个株系。则在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________的株系只有紫花植株;有________的株系三种花色的植株都有,且紫花∶蓝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仅通过图A中的杂交和自交,若白花植株更易被天敌捕食,此因素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b基因频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