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表子代类型和比例:请回答: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
雌蝇$\frac{3}{4}$0$\frac{1}{4}$0
雄蝇$\frac{3}{8}$$\frac{3}{8}$$\frac{1}{8}$$\frac{1}{8}$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
(3)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Y、BbXfY.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让子代灰身直毛雌果蝇与黑身分叉毛雄果蝇随机自由交配,后代中黑身直毛雄果蝇的比例为$\frac{1}{12}$.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中:雌果蝇的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Bb×Bb;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XFXf×XFY.所以对于2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

解答 解:(1)由于灰身与黑身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比例相等,所以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直毛与分叉毛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比例不等,所以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分析,亲代父、母本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FXf、BbXFY.
(3)子代雄性果蝇的基因型有BBXFY、BbXFY、bbXFY、BBXfY、BbXfY、bbXfY共6种,其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BBXfY、BbXfY.
(4)由于亲本基因型为BbXFXf、BbXFY,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概率是BBXFXF=$\frac{1}{3}$×$\frac{1}{2}$=$\frac{1}{6}$,杂合子的概率是$\frac{5}{6}$,因此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
子代灰身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BBXFXF、BBXFXf、BbXFXF、BbXFXf,黑身分叉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有bbXfY,它们随机自由交配,后代中黑身直毛雄果蝇的比例为$\frac{2}{3}×\frac{1}{2}$×$\frac{1}{2}×\frac{1}{2}$=$\frac{1}{12}$.
故答案为:
(1)常 X  
(2)BbXFXf BbXFY
(3)BBXfY、BbXfY 
(4)1:5   $\frac{1}{12}$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伴性遗传概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的理解,根据子代表现型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判断性状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的遗传的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消费者,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体系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C.桑树的凋落物、蚕沙撒入鱼塘中,经池塘内食物链的作用实现了能量的重复利用
D.该系统具有结构协调,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T2噬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核酸)会自然分离.
(2)获得被32P标记、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由此可以推断出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在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中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通过Ⅰ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将甲、乙两种植物进行远缘有性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的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化学物质)处理幼苗(结构),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必须诱导植物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属于诱变育种育种.
(3)通过图中所示育种过程,能(填“能”或“不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均出现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l.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50%.
(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分别选取l株甲、乙后代的个体进行杂交,统计Fl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若F1全为正常植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样方法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丙,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色盲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数且和分布情况(  )
A.1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染色单体中
B.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C.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D.2个,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