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
B、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因此反射活动的途径可简单表示如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1)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如果发生障碍不能讲话;(2)位于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的话;(3)位于大脑皮层的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4)位于大脑皮层的V区--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
解答: 解:A、大脑皮层通过脊髓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A错误;
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化学信号,B正确;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说、能写、能看,但不能听懂别人讲话,C正确;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识记人脑的结构及功能,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衰老细胞内色素的增加和积累会阻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C、动物肝细胞和神经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有的转运RNA不同
D、纤维素酶能除去细胞壁,果胶酶可分解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人体一个细胞在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几种物质在A、B、C、D四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情况,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
A、A-BB、C-D
C、B-CD、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后,摇匀,再注入4滴NaOH溶液,摇匀,溶液呈紫色
B、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色素带上面两条颜色清晰,下面两条颜色却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选取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少
C、用葡萄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溶液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于2007年2月27日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运用小麦与偃麦草(一种野生牧草)远缘杂交和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等技术,成功地培育出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B、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C、上述多个优良小麦新品种培育成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D、上述研究获得成功,运用了诱导基因重组技术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技术,未运用诱导基因突变技术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3/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B、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全部释放到环境
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人们利用生产者做食物时,比利用其他营养级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增长,在
 
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沙棘叶片光合色素总量
(mg?g-1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
(释放O2mg?m-2?h-1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cm(%)
山坡地 0.595 0.015 7.0 2.44 960
河滩地 0.202 0.003 15.0 2.82 1280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
 
,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
 
 
返回大气中.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
 
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B、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反应
C、温度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