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1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1200人,褐眼8800人,其中纯合子有4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4%和36%B.36%和64%C.50%和50%D.82%和18%

分析 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

解答 解: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1200人,AA=4000人,Aa=10000-1200-4000=4800人,因此A的基因频率是(4000×2+4800)÷(10000×2)×100%=64%,a的基因频率是(1200×2+4800)÷(10000×2)×100%=36%.
故选:A.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频率的概念,学会应用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种群基因频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传递的一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只发生a过程
B.b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C.真核细胞中a、b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
D.a、b、c、d、e过程都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控制狗的皮毛中色素分布的等位基因有三个,分别是B和b1、b2(显性的顺序是B>b1>b2).基因B使暗色素在全身均匀分布;基因b1降低了色素的沉积程度,产生沙色的狗;基因b2产生斑点形式.根据图分析回答:
(1)Ⅰ1、Ⅱ1、Ⅲ1中属于纯合子的是Ⅲ1
(2)Ⅰ1和Ⅰ2交配产生沙色子代的概率是$\frac{1}{2}$.
(3)假设Ⅰ1和Ⅱ3交配,产生的暗色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frac{2}{3}$.
(4)请用遗传图解说明Ⅱ3和Ⅱ4交配产生后代表现型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是DNA上有一定功能的特异碱基排列顺序
C.基因中4种核糖核甘酸序列代表特定的遗传信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结果与原因分析不符的是(  )
A.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仅是因取材时间不恰当
B.染色体不易着色可能是漂洗不充分
C.解离不充分可导致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
D.染色体无动态变化的原因是解离时细胞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使用清水洗去解离液
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观察到多层细胞,说明制片时未按压装片
D.在细胞中央观察到赤道板时,说明细胞分裂处于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曲线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B.Ta至T0时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C.TaTb时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D.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水稻品种稻米的香味是由细胞中8号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1)香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无香味基因中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缺失,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2)现有有香味和无香味水稻各一株,为了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先将它们分别自交,结果子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将二者的子代杂交,观察F2表现型及其比例.
(3)已知该水稻品种的无香味(A)对有香味(a)为显性,抗某种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现用基因型为AaRr的植株作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如图一和二所示,图三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余染色体未画出).

据图回答:从图三中可以得出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守自由组合定律.从图一中选出一株有香味的品种,是杂合有香味抗病的概率是$\frac{1}{2}$.将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连续自交,若不抗病的水稻幼苗容易感染疾病而死亡,则会对有香味基因频率的影响是逐代不变(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森林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Mkm2,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N头.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吸滞尘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具有的价值属间接价值.
(2)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n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frac{n}{M}$头/Km2(头•Km-2);当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frac{n}{2M}$头/Km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甲种植物同化的能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种动物和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