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类物质不可能作为神经递质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分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根据分析回答.

解答 解:A、激素类物质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A错误;
B,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下一神经元不会兴奋,不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B错误;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正确;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考查神经调节的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关于植物的顶端优势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顶芽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B.顶芽的生长速度较快,侧芽处于抑制状态生长速度基本为零
C.顶端优势的存在能使植物争得更多的阳光,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D.去除顶芽后,离顶芽最近的侧芽将首先解除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
A.B细胞→浆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有葡萄糖
D.ATP脱去3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答下列问题:
(1)iPS细胞是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Klf4和c-Myc 等四个基因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诱导其成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将四个目的基因导入体细胞之前,通过PCR技术进行迅速扩增,然后再与逆转录病毒结合导入体细胞,逆转录病毒所起的作用是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
(2)体外受精是对体内受精的模拟操作,首先对实验动物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待精子获能后,可以在获能液或者专用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
(3)精卵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培养.它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血清等物质.
(4)对于“试管动物”的正确理解是BCFH.
A.属于无性生殖       B.属于有性生殖           C.体外受精
D.体内受精           E.体外发育                 F.体内发育
G.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H.运用细胞工程技术
(5)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使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主要体现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
(6)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又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称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
B.用对比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C.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
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状况的研究成果,其中图为一定温度、最适CO2浓度下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光下裂解为H+、O2、电子(e-).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产能力,选择晴好天气,可根据单位时间O2的释放量来测定.若在正午12:00左右测定,则净光合速率可能会降低,此时叶绿体中三碳糖含量与10:30左右相比会减少.
(2)图1显示,萌发后的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光合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细胞呼吸增加较少.
(3)光补偿点是指当整株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由图2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叶片萌芽后的时间(叶龄)(因素)有关.若升高温度,则A点的变化是无法确定.(升高、降低、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材料一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基因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是,理由是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5)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
XDXD2000
XDXd50160
xdxd100200
xDY1800
XdY170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60%(0.6).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含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多余B种群(或A种群的基因型有5种,B种群基因型只有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又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数量回升是甲虫通过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使用杀虫剂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新的物种
C.长期使用杀虫剂,将诱导甲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D.使用杀虫剂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