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考虑男子的26对等位基因,在无交叉互换时(  )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frac{1}{{2}^{23}}$
B.某男子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以产生226种不同的精子
C.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的全套染色体中有23条通过儿子传给孙女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两种4个精子,所以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A错误;
B、由于正常人体细胞中只含有23对染色体,所以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以产生 223种不同的精子,B错误;
C、男子有两个染色体组,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数减半,即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正确;
D、由于女性不含Y染色体,所以男性体内的全套染色体中有0~22条可通过儿子传给孙女,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在经典实验中运用的叙述,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C.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为实验材料验证了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作曲线如图1.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两树种的关系竞争.
(2)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马尾松,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山毛榉.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环境,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
(3)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种群消失了,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都发生了变化,一直到群落达到动态平衡,这就称为群落的演替.
(4)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火灾,几十年后得以恢复,此过程为次生演替.
(5)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环境阻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乙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图乙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早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从 2016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3)图甲生态系统中,E属于分解者(用图中字母表示).碳循环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的是图示②③⑧⑨⑩(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
(4)参与过程⑦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原因是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若图中数字序号②③⑧⑨⑩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初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人⑧(填序号)来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

(1)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叶绿体中DNA的形态为环状(填“环状”或“线状”).
(2)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的线粒体提供了氧气和有机物.
(3)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真核生物吞噬的某种细菌逐渐形成的,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理由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经研究发现,某植物的株高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当显性基因A、B、C、D同时存在株高为中茎,当另一显性基因E也存在是,为高茎,当A、B、C、D任何一个基因不存在时,为矮茎;纯合中等高度植株甲与纯合的矮茎植株乙杂交得F1,将F1自交,F2植株高茎:中茎:矮茎=9:3:4;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或AAbbCCDDEE或AABBccDDEE或AABBCCddEE,乙的基因型可能有4种,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高茎个体自交,子代中矮茎个体所占的比例为$\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A.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B.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发生了染色体的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高分子化合物.请回答:
(1)D的结构通式为
(2)控制细胞遗传性状的物质是F,构成它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3)F、G、H是细胞中的三种大分子,细胞中还有一种生物大分子是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原),这些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单体连接形成多聚体.F→G→H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 (填细胞结构)
(4)图中J代表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细胞与乙细胞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此类细胞构成的生物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2)甲、乙两细胞相似之处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分子,这体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3)蓝藻在结构上与上图中甲的相似.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