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盂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的假说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考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专题:
分析:阅读题干和选项可知,本题是盂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解释和验证,梳理盂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解释与验证的内容,根据选项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 解:盂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解释的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孟德尔在提出假说之后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又做了测交实验.所以
A、孟德尔所作的假说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正确.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正确.
C、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正确.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
故应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主要考查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关于酶固定化技术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A、只能利用物理学的方法进行酶的固定
B、固定的载体一般为液态的
C、固定后的酶仍具有酶的活性
D、固定化酶只能利用一次,不能重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甲~丙表示器官,a~e表示激素或大分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就会出现a→b→激素①分泌的现象,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
 
特点.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核内
 
过程来调节生命活动.
(2)若结构乙表示胰岛A细胞,结构甲可直接调节乙影响激素②的合成与分泌,该过程直接作用于乙的化学物质是
 
,激素②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其引起的主要代谢变化是
 
,血糖升高.
(3)c→d所需的原料是
 
.动物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
 

(4)当较长时间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的
 
增高,刺激甲中的感受器,由甲分泌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改变培养基中IAA(生长素)与KT(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时,可改变烟草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激素添加量
(mg?L-1
IAA 3 3 0.03 -
KT 0.2 0.02 1 0.2
生长状况 愈伤组织 生根 茎叶分化 无生长
A、愈伤组织分化成为根、茎和叶的过程叫脱分化
B、培养基中添加IAA可以促进生长和生根
C、只要培养基中添加KT,细胞就能分裂
D、培养基中添加的IAA与KT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茎叶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乙),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B、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移,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
C、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减少
D、引入卷尾鬣蜥后,小岛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人群相对增多.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如图所示).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  )
A、图中物质X很可能是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
B、与血浆脂蛋白结合后,物质X会进入细胞内,并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氨基酸
C、该过程的完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D、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直接提供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时、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信息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B、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
1
4
D、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草莓生产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无病毒幼苗.请你以一个实验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设计.
I.无病毒试管苗培育
?实验原理
(6)草莓微型繁殖能成功的理论基础是
 
.植物体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培养的阶段:预备阶段-诱导去分化阶段-再分化阶段-移栽阶段.
?实验器材
草莓植株、MS培养基、0.1%氯化汞水溶液、灭菌锅、剪刀、蒸馏水、培养皿,三角瓶,等等.
?实验步骤
(7)第一步:预备阶段.主要是进行选择合适的
 
并消毒和培养基的选择并灭菌.在经历预备阶段--诱导去分化阶段中,选用的MS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或类似物,有利于外植体转变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
(8)第二步:诱导去分化阶段.这个阶段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阶段,主要原因是由于在_
 
诱导下,外植体的部分细胞从已分化状态转变为末分化状态.
第三步:形成芽和根的阶段.  第四步:移栽阶段.
?实验现象观察:观察将愈伤组织诱导形成的芽,再接种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却未
形成根,仍分化出了芽.
?实验结果分析
(9)上述记录的实验现象没有出现预期结果的原因是
 

II.在实验中发现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会有不同的变化.某同学就发现的事实进行检验.
(10)【假设】.
(11)【实施】
i)实验中的对照组设置是
 

ii)在实验过程中,用含有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培养试管苗,一段时间后,观察与记录单株鲜重及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实验组某学生将其观察到的现象转化成如右图表示.
【结果与分析】
(12)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   变化趋势是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据图推测,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应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