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先下降后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 |
B. | 先下降后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先下降后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 |
C. | 先下降后增加最终趋于稳定 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 |
D. | 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 |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解答 解:寒冷时,人体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差较大,散热增加,此时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产热增加,一段时间后散热量减小并趋于稳定,产热量也跟着减小并趋于稳定,最终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体温调节为背景考查了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原因和非条件反射概念等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讲解时可补充炎热时维持体温恒定的方式,还可要求学生绘制出寒冷和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4、48、48 | B. | 48、24、48 | C. | 48、24、24 | D. | 48、48、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自然选择选择的是基因型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号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2)根据 号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3)根据 和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4)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4项中正确的是( )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N2•M2 D.N1•M1≥N2•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KH2PO4 | MgSO4•7H2O | 蛋白胨 | 葡萄糖 | 琼脂 | 水 | pH |
lg | 0.5g | 5g | 10g | 15-20g | l000mL | 自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遗传信息库 | |
B. | 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 |
C. | 细胞的分裂、分化离不开细胞核 | |
D. |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闽粤大联考高三上第四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