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其中根对于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对生长素最不敏感的是茎.故a、b、c所代表的植物器官分别是根、芽、茎.
生长素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依次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 解:(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故a、b、c所代表的植物器官分别是根、芽、茎.
(2)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植物的生长素本质是吲哚乙酸,动物的生长激素本质是蛋白质,尽管都可以促进生长,但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故由此推测植物生长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后不会对人的生长发育起作用.
(4)生长素起着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同时植物的衰老、果实的成熟、叶片的脱落等的调节与生长素的作用也有关,如可促进果实的发育.
故答案为:
(1)根、芽、茎
(2)①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 ②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3)不是 不会
(4)有关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程①→④和格里菲思的体内实验中的转化组相同 | |
B. |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有无表面粗糙的S型菌落出现 | |
C. | ②→③→④是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操作过程 | |
D. | 本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兴奋由a传导到b的过程中,a处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
B. | b处通过胞吞的方式释放递质,c处有K+、水、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 | |
C. | 中间神经元产生的神经递质与d上的某种蛋白质相结合,d处的膜电位不发生变化 | |
D. | 图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结果是屈肌收缩的同时伸肌舒张,从而使人体运动能够协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细胞质中化学成分会因细胞种类、分化、衰老发生变化 | |
B. | 溶酶体中的酶释放后可破坏细胞自身结构,从而使细胞死亡 | |
C. | 细胞凋亡过程中核糖体不再合成蛋白质 | |
D. | 衰老细胞中线粒体功能减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植物细胞,能观察到呈深色的染色质 | |
B. | 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使人们确信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C. | 用健那绿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线粒体呈蓝绿色,原因是健那绿破坏了细胞膜并进入细胞质与线粒体发生显色反应 | |
D. | 克里克最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其命名为中心法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Q | R | S | T |
A | 生物膜系统 | 细胞膜 | 细胞器膜 | 细胞核膜 |
B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
C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直接价值 | 间接价值 | 潜在价值 |
D | 生物多样性 | 基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脲酶属于核酶,其化学本质是RNA | |
B. |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 |
C. | 在线粒体中不能完成氧化葡萄糖产生ATP的过程 | |
D. | ATP水解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生成的产物之一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济南校级期末)下面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b、c和d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B.在图中a、c、d结构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蛋白质运输过程
C.在图中e结构内,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的过程中没有O2参加
D.该过程不在原核细胞中进行,因为原核细胞中无a、b、c、e等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