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以上A-E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用字母表示),理论上这种动物可产生4种生殖细胞.
(2)B细胞有DNA8个,其子细胞为A(用字母表示).
(3)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子细胞为C(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A→D→C→E.

分析 分析题图:A为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因此理论上该生物能产生22=4种配子.
(2)B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因此共有8个DNA;B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其形成的子细胞为体细胞,即图中A.
(3)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因为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D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为图中的C.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为原始生殖细胞,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为A→D→C→E.
故答案为:
(1)ABD                   4
(2)8          A  
(3)减数第一次        后         2         初级精母细胞          C
(4)A→D→C→E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实验室里,老师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小明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甲桶内的1个D小球丢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丢失一个小球对本实验没有任何影响,继续实验
B.可以去掉乙桶内的一个D小球,确保甲、乙两桶内的小球数量比为1:1,继续实验
C.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改为D小球,继续实验
D.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去掉,确保甲桶内D:d之比为1:1,继续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
B.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前期完成DNA的复制
C.分化后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培养成完整的个体
D.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一般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
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甲状腺的分泌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软骨的形成和钙化
D.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上的联系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生化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图乙表示无抑制剂和不同抑制剂作用的效果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数酶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少数酶是RNA可用甲基绿检测
B.图乙中曲线a、b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酶的催化效率是有一定限度的
C.如图乙中曲线a表示无抑制剂,则曲线b可以表示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
D.已知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酶的活性,故青霉素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三条途径.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选择的质粒上应该具有标记基因.
(2)培育转基因羊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感染或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质粒M转移到受体细胞A中,受体细胞A应该是受精卵细胞.
(3)受体细胞B应该是莴苣的体细胞(填“体细胞”“卵细胞”或“受精卵),导入该细胞后,需对该细胞进行培养,经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
(4)莴苣为双子叶植物,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过程⑥常用的方法是用Ca2+来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以便吸纳重组质粒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
(1)种子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种子无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2)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2y﹣z﹣x/6[g/(cm2•h)](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A和A,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哪个过程中(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④④②B.③③②C.②②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