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2)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培养液的pH下降、乙醇含量过高.
(4)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1、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2、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5)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分析 此题以我们熟悉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考查了细胞呼吸、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等内容.
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解答 解:(1)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2)图中AB段无乙醇产生,因此可推断它只进行有氧呼吸,另外,问题是呼吸发生的场所(而不是主要场所),应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C段,乙醇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酵母菌数量仍在继续增加,因此可推断这一区间内的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
(3)酵母菌数量在C点下降,这是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得分析查找环境中可能的影响因素,除营养物的供应问题外,还应考虑其代谢产物(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积累对其繁殖的影响.
(4)T1-T2时段,葡萄糖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在图上找这一区间的其它信息发现,酵母菌数量继续增加至最大值、乙醇开始产生并不断增加,联系问题可归纳出原因: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葡萄糖.
(5)取样正确的操作是摇匀培养液,再吸取样液,若未曾摇匀,吸管在上部取样,则数据偏小,在下部取样,则数据偏大;统计时,应统计这一区间的活菌个体数,若把死亡个体算进来,数据就会偏高.
故答案为:
(1)(异养)兼性厌氧型(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乙醇含量过高                           (4)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5)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点评 酵母菌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可以用它进行细胞结构的研究、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还可以涉及果酒的制作,这些都是高中生物重点考查的内容.复习中,要学会将五本教材中同一对象或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这样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自然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果蝇中,直翅(A)对弯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直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弯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父本的某些细胞基因型是aaYY
B.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
C.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纯合子
D.F2雄果蝇中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来自F1中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叶肉细胞的胞间CO2至少需要跨3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被固定的场所叶绿体基质,除此之外,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CO2还可能产生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2)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甲点状态时,可以发生图I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3)适宜温度下,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中乙至丙段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当达到丁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4)当叶肉细胞处于图Ⅱ丙点状态时,叶绿体内消耗的CO2来自图Ⅰ中h和b(图中字母表示).
(5)图I物质A是丙酮酸(物质名称).如果在图II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升高.
(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图Ⅲ为叶肉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
淀粉是暂时存储的光合作用产物,其合成场所应该在叶绿体的基质.淀粉运出叶绿体时先水解成TP或葡萄糖,后者通过叶绿体膜上的载体运送到细胞质中,合成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的蔗糖,运出叶肉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哪一个不是受精作用的过程(  )
A.精子的形成B.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
C.精子进入卵黄膜D.原核形成和配子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随着全球环境污染严重,石油资源逐步减少,近年来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科技工作者研制出利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技术,大致流程如图所示.

(1)若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植物秸秆的微生物,培养基中的碳源是纤维素,对该培养基可采取的高压蒸汽灭菌法方法进行灭菌.
(2)某同学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进行数量测定,在稀释倍数为105对应的培养基中测定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1.17×107(涂布平板时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3)用上述方法测定目的菌的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菌落数量多,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
(4)上述流程图中,糖液发酵产生酒精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酒精是在目的菌的细胞质基质(结构)中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以下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蓝藻 ⑤烟草花叶病毒.
A.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B.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是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C.从结构和成分看,①有成形的细胞核,⑤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D.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事史实的是(  )
A.詹森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使人类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区分的奇妙的显微领域
B.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
C.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材料丰富的真正的活细胞
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调查机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应注意远离飞机跑道
B.标志重捕法调查老宅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标志位置可以是尾部
C.可以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D.某山区野生东北虎种群密度的调查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将适量脾细胞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
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120.20
正常组(未做手术)120.40
(1)向大鼠皮下注入的SRBC属于抗原(抗原/抗体).
(2)脾细胞溶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浆细胞.
(3)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4)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减少,使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降低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