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
A.…﹣T﹣A﹣G﹣…
B.…﹣U﹣A﹣G﹣…
C.…﹣T﹣A﹣C﹣…
D.…﹣T﹣U﹣G﹣…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阳春市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扦插枝条生根数目不同
B. 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C. 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D. 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湖北省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代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 (遵循/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 (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 ,具体发生在 时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预期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 染色体是由DNA与蛋白质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很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采用的方法是
A. 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 基因工程 D. 单倍体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A.父亲色盲,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母都是色盲,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母都是色盲,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衔接班)3月月考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同时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D.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的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________种单体组成,有______________个肽键。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个氨基。
(5)形成该化合物时,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酸中的__________(填基团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