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40×(放大倍数).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很可能在B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5)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的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以较清楚的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准焦螺旋).

解答 解:(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为:①把要放大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长度或宽度.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很可能在目镜上.
(4)由于显微镜的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5)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的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可以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可以较清楚的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
故答案为: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B 
(4)逆时针
(5)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属于简单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利用含有吡罗红甲基绿的混合染色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使RNA呈现红色,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将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检测所有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两者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
①相等   ②氨基多于羧基   ③氨基少于羧基.
A.B.②③C.①②③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一个遗传病的系谱(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
(2)Ⅱ5的基因型是Aa.
(3)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AA或Aa,她是杂合体的机率是$\frac{2}{3}$.
(4)Ⅲ10与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其子女得病的机率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
(3)由图可知,该片段由5种氨基酸组成,该片段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72.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的位置分别在两条链的两端.
(5)肉毒类毒素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反应颜色为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调查某大麦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乙性状各占50%.若分别取足够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乙性状的基因为显性性状
B.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C.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D.该种群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不能确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淀粉酶不适合做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是由于在碱性条件下,碘与淀粉的反应不能进行.过氧化氢酶不适合做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是由于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反应的速度.
(2)用淀粉酶和淀粉做实验时,可利用加碘液后看到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是否分解,从而了解释淀粉酶好活性.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时,可根据产生气体的产生速度和产生量来判断酶的活性.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或PH,因变量是淀粉的分解量或气泡的产生量,温度的控制方法是水浴加热,PH的控制方法是滴加氢氧化钠或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RNA、DNA都含有C、H、0、N、P五种元素
B.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完全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
C.脂肪和葡萄糖在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
D.蛋白质、核酸、脂肪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调查某地区灰仓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  )
A.五点取样法B.标志重捕法C.等距取样法D.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