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各种“异己”的抗原,并给予排斥,这是人和动物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请同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细胞中,属于体液免疫的以及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分别是
 
.图中B可以是
 
 细胞经抗原刺激分化而来.
(2)圈中①~⑧中,属于抗原的是
 

(3)A细胞图中显示,细胞膜形成伪足将①包围,形成内吞泡进入细胞质,这种内吞作用与细胞膜结构的
 
特性有关;内吞泡与
 
(结构名称)融合,其杀灭病原体的物质是
 

(4)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填字母)类细胞.
(5)用简图表示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能吞噬、处理抗原,为吞噬细胞,细胞B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细胞C能与宿主细胞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是效应T细胞,D为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①④⑦属于抗原物质,⑥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解答: 解:(1)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产生抗体参与免疫应答,B细胞属于体液免疫的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主要依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因此C细胞为细胞免疫的细胞;B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抗原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也可以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2)分析题图可知,①~⑧中,①抗原物质正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④抗原正被抗体识别并与抗体特异性结合,⑦是靶细胞上的抗原.
(3)A细胞图中显示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过程,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抗原被吞噬细胞内吞后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溶酶体结合,溶酶体内的溶菌酶和蛋白质水解酶,将抗原水解消化.
(4)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即图中的C细胞.
(5)HIV是逆转录病毒,在人体内通过逆转录形成DNA,DNA通过转录形成mRNA.mRNA通过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
故答案应为:
(1)B、C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2)①④⑦
(3)一定的流动性    溶酶体  溶菌酶和蛋白质水解酶
(4)C
(5)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免疫过程,中心法则,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及中心法则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人体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Ⅰ表示丙酮酸,Ⅱ表示乳酸,Ⅲ表示含氮废物
B、③和⑦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⑧过程发生在线粒体
C、能发生⑥过程的其他氨基酸不一定能通过⑤过程合成
D、①-⑩过程可以发生在肌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据报道,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发现了四螺旋DNA结构,因其结构中富含鸟嘌呤基础构件,故常缩写为“G-四联体”.下列有关四螺旋结构DNA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折叠含有大量鸟嘌呤碱基的合成DNA链,有可能在实验室里获得方形DNA结构
B、可利用相应的抗体蛋白来检测四螺旋DNA在细胞中的位置
C、四螺旋结构DNA的形成可能与DNA的复制失控导致其密集程度增大有关
D、该DNA分子更可能出现在癌细胞等快速分裂的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钙离子参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类似于突触结构)兴奋传递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使轴突末梢膜中的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进入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将内含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当前膜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膜两侧离子移动情况是
 

(2)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血管壁收缩时,血压升高;血管壁松弛,阻力减小,血压降低.氨氯地平是一种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可治疗高血压,据题意分析氨氯地平的作用机理是
 

(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将乙酰胆碱受体当成抗原,使
 
被激活增殖、分化成
 
,从而分泌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当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时,乙酰胆碱受体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最终导致
 
信号到
 
信号的转换过程受阻.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重度患者的常用方法是切除胸腺,其目的是抑制T细胞发育成熟,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
 
免疫应答.
(4)已知某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使肌肉不能正常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内容.
Ⅰ.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略)
Ⅱ.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浸泡于生理盐水中的神经肌肉接头标本若干,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用一定浓度的该毒素处理.
步骤二:用电极分别对A、B两组材料在如图①处刺激后,用相应仪器在如图②处测膜电位变化及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变化,同时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Ⅲ.实验结果结论
组别 ②处电位变化 突触间隙递质浓度变化 肌肉收缩情况 结论
(毒素作用机理)
A组 有变化 有变化 肌肉收缩 受刺激后前膜释放递质,后膜兴奋,肌肉收缩
B组 有变化
 
肌肉松弛 毒素可能影响了神经递质的释放
有变化 有变化 肌肉松弛 毒素可能影响了
 
有变化 有变化 肌肉持续收缩 毒素可能影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
 
发育成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两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
 

(2)通常选择
 
的花蕾作为实验材料,对华药取样后用
 
对其染色,镜检发现大多数的花粉含有两个核,该时期花药
 
(适宜、不适宜)进行接种.
(3)在花药培养过程中发现:接种花药的培养基中,花药边缘出现杂菌,其余部分正常,未接种的培养基正常.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4)花药培养在育种上有特殊意义.采用花药培养的方法,可使花药粒发育成
 
倍体植株,在经过人工诱导
 
,使其能够正常生殖.该育种技术的最大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klx 0.1 0.1 0.1 0.1
2klx 0.27 0.44 0.61 0.78
(1)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H218O,则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可在番茄植株叶片细胞中的
 
等有机物中检测到18O.
(2)在甲图中,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研究中还发现,不仅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番茄植株的生长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番茄生长的调节方式是
 
,与番茄果实发育最密切的激素是
 

(3)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
 
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洋葱根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细胞内ATP的形成和基因表达均离不开细胞器
B、根尖细胞均具有大型液泡,与水分的吸收密切相关
C、根尖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是基因的载体
D、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高尔基体的活动较活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l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军使用显微镜观察某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布满16个细胞,且左上方的细胞中含有14条大小、形态各异的染色体.现欲将该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将物镜由10倍转换为40倍进行继续观察,则对装片的操作、转换物镜后的细胞数量、细胞所处的可能分裂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向右下方移动、4个、有丝分裂中期
B、向右下方移动、1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向左上方移动、4个、有丝分裂后期
D、向左上方移动、1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