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减数分裂相比,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
A.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分裂前期出现纺锤丝 |
B.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且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
C.分裂后期染色体平均分配,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 |
D.分裂结果细胞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
D
解析试题分析:二者间期都有DNA复制,前期都出现纺锤丝,故A错。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且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2个平面,且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一样,故B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平均分配,使细胞的两极各有一套形态。数目、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平均分配,子细胞有1套与母细胞相比数目减半的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一样,故C错。有丝分裂子细胞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而减数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故D正确。
考点:突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1和种群2中的不同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1和种群2甲虫的变异和进化方向 |
B.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 |
C.A′A个体的出现可能导致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D.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利用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 |
B.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
C.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
D.a-h过程中细胞内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①高产、感病;②低产、抗病;③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A.利用①、②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 |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 |
C.a、b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
D.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获得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若酶①缺乏,苯丙酮酸积累过多会引起苯丙酮尿症;已知人体内酪氨酸只能来自苯丙氨酸)。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③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 |
B.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过多积累,可能与酶②的缺乏有关 |
C.可以通过减少酪氨酸的摄入量来辅助治疗苯丙酮尿症 |
D.对于苯丙酮尿症患者来说,酪氨酸为必需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全都具有相应的结构与功能 |
B.RNA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四种核苷酸 |
C.肝糖原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有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都由活细胞产生并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
B.低温或高温都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活性 |
C.酶都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
D.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都相同但数量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
B.Ⅱ代个体均为杂合子 |
C.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很多生物学实验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A.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
B.观察细胞中叶绿体:取黑藻幼嫩小叶→制片→观察 |
C.观察细胞线粒体:取人口腔上皮细胞→固定→染色→制片→观察 |
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观察→滴入0.3g/mL蔗糖溶液→观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