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狂犬病病毒为单链RNA病毒,能识别神经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受体,并借此侵入细胞,最终导致人畜患狂犬病,出现发热、恐水、吞咽困难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因狂犬病病毒遗传物质为RNA,故病毒颗粒内一定含有逆转录酶
B、狂犬病病毒可沿“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进行扩散
C、被狂犬病病毒感染后,人体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量将大大增加
D、发热会导致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本类题目的解答思路是:分析材料,明确题干信息,并将所获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然后利用已有知识逐项排除.常见的逆转录病毒是致癌病毒和HIV.狂犬病病毒属于细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解答: 解:A、RNA病毒的增殖不一定要进行逆转录,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通过RNA的复制合成自身RNA;故A正确.
B、由于该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在反射弧中的兴奋传递过程中,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所以病毒很可能沿着兴奋传递的方向进行扩散;故B正确.
C、人体感染该抗原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将增加浆细胞的含量,细胞免疫将增加效应T细胞的含量;故C正确.
D、发热过程中体温会升高,所以要增加散热过程,故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狂犬病病毒为素材,考查中心法则、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芦笋是雌雄异株的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可多年采摘其嫩茎作为蔬菜.芦笋的性别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雄株基因型为AA或Aa、雌株基因型为aa;芦笋抗病(B)对不抗病(b)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请回答:
(1)用秋水仙素处理芦笋的幼苗,可培育出四倍体芦笋,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用四倍体芦笋与二倍体芦笋杂交,产生的后代高度不育,原因是
 

(2)芦笋自然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1.研究人员在芦笋的某些雄株(Aa)上发现了罕见的两性花,让其自花传粉,F1全为雌雄异株、只开单性花(只有雄株或雌蕊),且雄株与雌株的比例为3:1.请完成验证F1雄株基因型的方案:
 
,分别得到大量种子.
②播种种子,
 
,若
 
,则提供花粉的F1雄株为雄性纯合子(AA);反之,则为杂合子.
(3)芦笋雄株可采摘的嫩茎产量比雌株高.研究人员为获得用于生产的芦笋种子,使其种植后的植株均表现为雄性抗病,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
 亲本组合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组别  表现型及基因型  雄性抗病 雄性不抗病   雌性抗病  雌性不抗病
 甲 雄性不抗病(AAbb)×雌性抗病(?)   1  2  0  0
 乙  雄性抗病(?)×雌性抗病(aaBb)  3  1  3  1
 丙  雄性不抗病(Aabb)×雌性抗病(aaBB)
①甲组亲本中,雌性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②让甲组子代中的雄性抗病植株与乙组子代中的雌性抗病植株杂交,所得后代各种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③丙组实验收获的种子能否直接用于生产?并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3年3月29日,在国家流感中心病毒实验室里,首次从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人感染H7Ng禽流感病毒”.由于该病毒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结果该病毒与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的能力有所增强.根据上述情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人感染H7Ng禽流感病毒”产生的变异是碱基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B、“人感染H7Ng禽流感病毒”更容易被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糖蛋白识别
C、“人感染H7Ng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将产生5种碱基
D、“人感染H7Ng禽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易被浆细胞识别产生体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或探究活动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或探究活动的名称酒精的作用
A检测生 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
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
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水平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②体内细胞分化的方向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③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④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用的“信号”
A、②④⑤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有人测定了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分别与300C时测定的数据比较,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超过400C时甲的氧气释放量下降
B、温度为55℃时乙不能积累有机物
C、乙比甲更耐高温
D、在48℃时甲的光合速率为0,表明甲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荔枝果皮中的多酚氧化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引起荔枝果皮褐变,从而影响荔枝的生鲜效果.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可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作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并做了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请补充该同学实验设计中的空缺内容并回答问题:
(1)实验测量指标:
 

(2)设计温度梯度:5℃、10℃、15℃、20℃、25℃、30℃
(3)选择
 
的荔枝果实,分成等(质)量的
 
组,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4)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结果如图所示.
分析:在5-30℃温度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
 
,具有较好保鲜效果的温度范围是
 

(5)讨论:①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褐变反应过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因为在完全无氧环境中,
 
,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所以
 
(能/不能)在完全无氧条件下贮藏荔枝.②除温度、氧和机械损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荔枝的保鲜效果,因而可采用相应的保鲜措施.如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10-10mol/L的IBA溶液 10-5 mol/L的IBA溶液 清水
生根数量(条)   43   8  22 
A、本实验说明,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10-10mol/L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IBA浓度大小
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