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1910年5月,摩尔根从他们自己培养的红眼果蝇中发现了第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睛的雄蝇.用它做了下列实验(注:不同类型的配子及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均相同).
实验:将这只白眼雄蝇和它的红眼正常姊妹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1)从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显性性状是红眼.
(2)根据实验的结果判断,果蝇的颜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请写出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杂种子一代雌雄交配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3)在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这是孟德尔的理论不能解释的,请你提出合理的假设: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4)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3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5种.
(5)假设你是某研究小组的成员,实验室提供各种基因型的果蝇.请你利用上述杂交获得的后代,设计最佳杂交实验,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雌蝇都是呈红眼,雄蝇都是白眼,则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分析 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常用隐性性状雌果蝇与显性性状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解答 解:(1)由遗传图可知,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
(2)由遗传图可知,杂种子一代红眼雌雄交配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红眼:白眼=3:1,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在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是因为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4)控制体色的基因如果用R、r表示,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自然果蝇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是RR、Rr、rr三种;位于X染色体上,则基因型是XRXR、XRXr、XrXr、XRY、XrY五种.
(5)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如果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rXr,红眼雄果蝇基因型是XRY,杂交子代中雌蝇都是呈红眼,雄蝇都是白眼,如果位于常染色体,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r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RR(Rr),杂交后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雌雄果蝇都既有红眼、也有白眼).
故答案为:
(1)红眼
(2)遵循    杂种子一代雌雄交配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3)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4)3    5
(5)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如果子代中雌蝇都是呈红眼,雄蝇都是白眼,则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并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素方面的研究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菊科植物青蒿中所含的青蒿素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新型特效药.研究者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如下.
【实验一】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实验结果】相关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生长期采集时间青霉素含量(mg/g)
成苗期05/131.611
06/132.933
生长盛期07/134.572
08/135.821
花期09/133.821
果期09/133.198
表2
青蒿素含量(mg/g)
7月13日7月23日8月13日
根部0.699(晒干)1.048(晒干)1.487(晒干)
0.340(烘干)0.719(烘干)0.993(烘干)
茎部未测得0.108(晒干)0.096(晒干)
0.086(烘干)0.022(烘干)
老叶(叶龄21天)3.609(晒干)4.018(晒干)4.269(晒干)
2.256(烘干)2.705(烘干)3.951(烘干)
新叶(叶龄21天)4.572(晒干)4.654(晒干)5.821(晒干)
3.486(烘干)3.692(烘干)4.585(烘干)
(1)提取青蒿素应选取的最佳青蒿材料是生长盛期的新叶.据表1和表2分析,实验一的实验目的不包括D.
A.不同生长期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
B.不同青蒿组织中的青蒿素含量
C.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素提取的影响
D.不同日照时长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实验二】生物工程合成青蒿素
为避免青蒿被过度采集,研究者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生产青蒿素.但直接从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提取青蒿素的效果很不理想,因而采取如图1中①~④所示实验流程合成青蒿素.其中发根农杆菌具有Ri质粒,可促进青蒿愈伤组织生根.

(2)实验二图中青蒿组织培养通常用的培养基名称是MS培养基.步骤③青蒿叶片组织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发根农杆菌及其他细菌.
(3)据实验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D(多选)
A.未分化的青蒿组织中青蒿素含量高
B.该实验是从青蒿根中提取青蒿素
C.Ri质粒转化青蒿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
D.利用此生物工程方法可大量生产青蒿素
【实验三】
植物激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萘乙酸(NAA)是最常用来调控发根生长及代谢中间产物形成的一种激素.研究者假设NAA能促进青蒿愈伤组织发根,并能提高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NAA对青蒿组织发根和产生青蒿素的影响
组别NAA浓度(mg/L)奶根生长比青蒿素含量(mg/g)
A0.02534.4570.080
B0.05033.5000.166
C0.10029.4000.128
D0.25015.8130.000
E0.50013.0590.000
F0.7508.7060.000
G27.1011.480
【注】发根生长比指的是:收获时鲜重/接种量

(4)实验三培养时影响青蒿素含量的可能因素有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长度、PH、无机盐浓度、蔗糖浓度、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等(写出2种即可).表3中①表示的数值是0.
(5)根据实验三结果,请在图2画出发根生长比与NAA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6)由实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低浓度的萘乙酸能促进愈伤组织发根,超过一定浓度抑制发根;.
②萘乙酸减少了青蒿发根后产生青蒿素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小赵同学从某真菌中提取了一种纤维素酶,他研究了温度对该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由图可推测(  )
A.此酶的最适温度约为55℃
B.此酶的最适pH为7
C.提高温度可显著增强此酶活性
D.此酶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较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格里菲斯用小鼠进行了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此试验的结论是(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推测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推测有“转化因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疟原虫是单细胞动物,寄生于人成熟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而引发疟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疟原虫都寄生在人的细胞内,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都能使患者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疟原虫进入人红细胞后,破坏红细胞的基因表达,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
C.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时,合成DNA、蛋白质的原料均来自红细胞
D.人成熟红细胞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疟原虫的生物膜仅多了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符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生长受抑制.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a、e、g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以玉米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并绘制出相应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图甲、乙分别表示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有关因子与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的关系.图中A、D两点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是否完全相同?否.为什么?A点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0,
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请说出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类囊体薄膜面积大,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和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若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图乙中D点将向右移动,E点将向左下移动.
(2)该实验小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在暗处萌发的玉米种子初期有机物的总量及种类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在该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减少(填“增加”或“减少”),有机物种类变化趋势为增加(填“增加”或“减少”);该过程中幼叶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为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浏阳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效应T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

B.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C.ATP和ADP的转化

D.染色体DNA的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年山东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校园中所有的萱草是一个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依然可以发生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