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M1是一种叫黄曲霉的真菌分泌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具有强致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是黄曲霉分泌的,所以应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黄曲霉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应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C.黄曲霉与艾滋病的病原体在结构上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具有核糖体
D.酵母菌、香菇、灵芝的细胞结构和黄曲霉相似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一理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鹰的羽毛黄色和绿色、条纹和非条纹的差异均由基因决定,两对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非条纹对条纹完全显性
B.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P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D.F2中的绿色条纹个体全是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30℃时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
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漯河市高三模拟测试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图1中____(数字)=2×107,C表示___________。
(4)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