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 | B. | 丙 | C. | 甲和丙 | D. | 乙和丙 |
分析 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少量).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甲试管中只含有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无气泡产生;
乙试管中是线粒体和葡萄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应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
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呼吸的不同阶段的反应物和场所,分析题干信息明确甲乙丙试管中的结构和物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容器 | 部位 | 光质 | 温度(℃) | O2增加量 (mL/8小时) |
1 | 叶 | 红 | 22 | 120 |
2 | 叶 | 黄 | 22 | 15 |
3 | 根 | 红 | 22 | -10 |
4 | 叶 | 红 | 22 | 80 |
5 | 叶 | 黄 | 22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编号 | 实验过程和操作 | 结果 |
A组 | 含35S噬菌体+大肠杆菌$\stackrel{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 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层 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 |
B祖 | 含32P噬菌体+大肠杆菌$\stackrel{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 上淸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层 沉淀中的放射性很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X代表磷酸基团,A代表腺苷 | |
B. | DNA双链中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 |
C. |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
D. | DNA的基本骨架是N所示的化学键连接的碱基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可能是①的单倍体 | |
B. | ③、④一定是单倍体 | |
C. | ①、③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 | |
D. | 对于A、b基因来说,③、⑤一定是纯合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兴义第八中学高三第七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膏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种植影响较大。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实线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青蒿素合成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框内所示)。请回答问题: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完成过程①需要 酶催化,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 、 、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设计培育能生产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 胞中导入 、 等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
(4)利用酵母细胞生产青蒿素与从植物体内直接提取相比较,明显的优势有 、 、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类比推理法
B.高斯研究种群的数量“S”型增长规律,运用模型构建法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运用电镜观察法
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