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丙>丁>甲>乙 D. 丙>乙>丁>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龙胆紫对其染色体进行染色,染色体能被染色的原因是( )
A.蛋白质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B.染色体的DNA分子中有磷酸基呈酸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C.DNA上的含N碱基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D.蛋白质分子中有氨基呈碱性易与碱性染料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①抗药性的出现是 ______ 的结果,DDT起 ______ 作用。
② ______ 是不定向的, ______ 是定向的。
(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_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______ 。
(4)上述材料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 ______ ,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鼠由于其繁殖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让上述F1代中的黄色长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黄色长尾鼠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中一只能确定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为黄色︰青色︰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褐色和黑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探究褐色和黑色的显隐性关系,采取的方法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下图是某家系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Ⅰ1、Ⅱ2和Ⅲ1的表型可知,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Ⅲ1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Ⅱl,血友病致病基因来自Ⅱ2
C. 若Ⅲ1的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异常配子的是Ⅱ1
D. 若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的女儿都不患血友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脑啡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含有4个肽键
B.该脑啡肽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
C.高温、X射线、强酸等会引起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
D.形成该脑啡肽时,脱去的水中的氧来自羧基,氢来自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