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常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最初只有基因B,则出现基因b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如图甲、乙表示基因B中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基因B的复制、转录过程.若B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1:1.
(3)表是两只亲本果蝇交配后,F1的表现型及比例.已知果蝇某一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活,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该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
雄性$\frac{3}{15}$$\frac{3}{15}$$\frac{1}{15}$$\frac{1}{15}$
雌性$\frac{6}{15}$0$\frac{1}{15}$0
(4)果蝇的眼色受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当每对等位基因中均有显性基因时为野生型果蝇,眼色表现为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这三个群体均为纯合子,相关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中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①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眼色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现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这些果蝇控制眼色的几对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请预测测交后代结果,并做出杂合基因有几对的结论.
Ⅰ.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2}$,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Ⅱ.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4}$,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Ⅲ.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8}$,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分析 1、分析图形:甲图两条链都做模板,为DNA的复制;乙图只有一条链做模板,为转录.
2、分析表格,灰身和黑身在后代雌雄果蝇中都出现了,且在雄性中灰身:黑身=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红眼和白眼在雄果蝇中的比例是1:1,而雌果蝇没有白眼,说明白眼在X染色体上,是隐性性状,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解答 解:(1)基因B、b为等位基因,它们的根本区别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它们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果蝇缺失一条染色体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据图分析已知,甲图表示DNA的复制,为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而乙图表示转录,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第一个步骤.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而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1:1.
(3)分析表格,灰身和黑身在后代雌雄果蝇中都出现了,且在雄性中灰身:黑身=3:1,说明灰身是显性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红眼和白眼在雄果蝇中的比例是1:1,而雌果蝇没有白眼,说明白眼在X染色体上,是隐性性状,所以双亲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则后代雌果蝇中灰身红眼:黑身红眼=3:1,而表格中的比例是6:1,说明有一半的黑身红眼致死,其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
(4)①已知野生型果蝇的眼色是暗红色,现发现三个隐性的突变群体,眼色分别为白色、朱红色、棕色,且均为纯合子,说明暗红色是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的.实验中发现,隐性的突变群体中,任何两个隐性突变群体个体间的杂交后代都是暗红眼,说明这些隐性突变群体都只有1对基因隐性纯合,则眼色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已知有一暗红色眼雄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果蝇与多只隐性的雌果蝇(控制艰色的基因都是隐性的)进行测交,
Ⅰ.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2}$,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Ⅱ.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4}$,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Ⅲ.如果测交后代暗红色占$\frac{1}{8}$,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复制、转录  1:1
(3)aaXBXB或aaXBXb
(4)①3
②Ⅰ$\frac{1}{2}$Ⅱ$\frac{1}{4}$Ⅲ$\frac{1}{8}$

点评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人的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浆容量扩充剂用途广泛,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如果应用一定的生物工程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细胞生产血清白蛋白就成为可能.大致过程如下:

(1)图中的操作过程哪个过程实现了基因的重组②.
(2)实验过程②的核心操作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然后还要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来检测血清白蛋白基因是否已重组到荷斯坦奶牛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①过程必须用胰蛋白酶来进行处理,①和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时,通常需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
(4)⑥过程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实现,则应该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将其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然后用分割针进行分割.然后再进行过程⑦胚胎移植.
(5)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生产,说明该工程突破了自然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2)操作①叫去雄,操作②叫授粉(传粉),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红色.
(4)若亲代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3:1,F2的基因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2:1.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作性状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属于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共同表现是(  )
A.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B.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C.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发生改变D.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及其免疫的问题.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GCRV)引起的,草鱼患病后死亡率很高,是养殖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如图是科学家尝试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核酸疫苗,并通过草鱼攻毒实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的过程示意图.图中P10和PH为启动子,箭头表示转录方向.PV71和PV72为GCRV外壳蛋白基因(DNA片段).

(1)接种疫苗是预防微生物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给草鱼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使草鱼产生主动免疫力.下列属于引起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的抗原物质的是CD.
A.PV71和PV72    B.重组质粒    C.GCRV外壳蛋白    D.呼肠弧病毒
(2)GCRV的遗传物质是双链RNA,因此需要设计一对引物,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通过PCR技术获得大量的PV7基因.
(3)在制备重组质粒的过程中,要提高核酸疫苗构建的成功率,下列操作合理的有ADE(多选).
A.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PV71和PV72基因B.使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PV71和PV72基因
C.将两个PV7基因同时连接到质粒上D.将两个PV7基因先后连接到质粒上
E.用两种限制酶先后两次切割质粒F.用一种限制酶连续两次切割质粒
(4)对草莓进行攻毒实验检测的过程中,首先是将不同浓度的核酸疫苗注射进入草鱼体内,PV7将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GCRV外壳蛋白,使草鱼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B细胞.然后还要给各组草鱼注射等量的相同浓度的GCRV,观察统计草鱼的免疫保护率.
攻毒实验检测的结果见下表: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核酸疫苗实验鱼的死亡率和免疫保护率记录表
组别注射疫苗量实验鱼数死亡鱼数死亡率免疫保护率
110ug20尾0尾0%100%
230ug20尾0尾0%100%
360ug20尾1尾5%95%
430ug普通质粒20尾6尾30%70%
5020尾20尾100%0%
(5)根据表中数据表明核酸疫苗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科学家发现组别4注射导入普通质粒的草鱼免疫保护率达到了70%,但是与组别5比较鱼体内并未检测到抗体水平的明显增加,应用免疫知识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导入草鱼体内的普通质粒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则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外祖父B.外祖母C.祖父D.祖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行的.过程b不包括对大部分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A、B、D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消化液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皮肤分泌等,A和B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结构进行的.
(4)过程e与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双向的,后者单向的.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渗透、重吸收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Ⅰ.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颗粒物浓度/μg•mL-1Na+-K+-ATP酶活性/U•mg 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
A035.81
B5030.60.98
C10020.50.87
D20012.40.48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在答题卡上画出有关柱状图.

(2)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表现为降低酶活性,抑制有氧呼吸过程.
Ⅱ.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在研究中发现,树突状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能够大量表达抗原递呈分子.它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是巨噬细胞的一百倍.该细胞在体内游弋,发现并摄取病原体的特异性抗原,并报告给T淋巴细胞,T细胞将调动其他免疫细胞发生级联反应,最终消灭病原体.
斯坦曼在2007年确诊为“胰腺外分泌型肿瘤”后,就积极尝试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疫苗(DC疫苗).其治疗原理是让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将癌变的信息传达给免疫系统,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去治疗癌症.借助这种“细胞免疫疗法”,他的生命从预期的数月延长至4年.
(3)下列有关树突状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BCD(多选)
A.树突状细胞在免疫中发挥作用,说明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B.树突状细胞可触发T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C.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病原体的抗原特异性
D.DC疫苗是一种治疗性疫苗
(4)由癌症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和肿瘤细胞中提取的一种短肽,在免疫中作为抗原引起人体发生免疫反应.除树突状细胞外,患者体内能够特异性识别这种短肽的细胞还有(至少写出3种)B细胞、T细胞、致敏T细胞、记忆细胞.
(5)有人认为DC疫苗对防治癌症有一定的疗效,原因是:通过免疫反应,斯坦曼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与该短肽特异性结合,使短肽失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请说出你的理由:不对,树突状细胞负载短肽,主要递呈给T淋巴细胞,致敏T细胞与癌细胞密切接触,使癌细胞裂解死亡.斯坦曼生前尝试注射过三种DC疫苗,却还是未能逃出死神的魔掌,请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导致他死亡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癌细胞种类较多(超过3种),免疫系统对其它异型癌细胞未能起到免疫作用;机体对DC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或免疫效应细胞数量不足);记忆细胞寿命较短.(答案涉及到上述任意一项或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