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为次生演替,期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B.演替的第3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演替过程中垂直结构变复杂,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D.一般来说群落演替最终使群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农田退耕还林后的变化,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是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B.群落的总能量增多,营养结构复杂
C.种群增长速率持续上升,种群密度增加 D.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如图中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两条肽链
B. 共有124个肽键
C. R基中共含17个氨基
D. 形成该蛋白质时共脱掉124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若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的正常配子中染色体数为2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
B.III-3与II-1、II-2、III-1、III-4均为直系血亲关系
C.该家族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I-1和I-2
D.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0→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D.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90℃高温会使Taq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B、愈伤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培养基中不添加营养物质
C、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到人胰岛素说明相应的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
D、植物有性杂交和植物井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结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_________(环境因素)有关。
(3)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4)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右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圆粒豌豆:皱粒豌豆= ;黄色豌豆:绿色豌豆= ;因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是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2)在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 ;所占子代中的比例是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
(3)子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4)从以上分析可知,基因R-r和Y-y的遗传遵循 定律。基因r和y之间的关系是 ,位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