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  )
A、终止子B、启动子
C、外显子D、编码区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与DNA的关系
专题:
分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原核基因的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是连续的,其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而非编码区包括启动子和终止子,其发生突变一般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解答: 解:A、终止子属于非编码区,其发生突变后一般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A错误;
B、启动子属于非编码区,其发生突变后一般不会改变生物的性状,B错误;
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基因中没有外显子,C错误;
D、经过基因突变后,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与DNA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中基因的结构,明确原核细胞基因中的编码区是连续的;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征,明确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肝脏可以将脂质吸收并转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如图所示,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直接病因是患者肝细胞膜上的脂质受体缺失
B、患者的消化道无法将脂质吸收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脂浓度高
C、患者细胞内有脂质受体基因,不表达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该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几率相同,遗传特点是代代相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东北铁线莲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图乙为两种条件下东北铁线莲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问题:
遮光比例
(%)
叶绿素
a/b
叶绿素含量
(mg/g)
植株干重
(g)
04.92.27.5
304.82.39.9
505.32.49.2
704.52.67.2
904.33.04.8
(1)遮光比例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为
 

(2)与遮光比例50%相比,遮光90%条件下植株干重下降的原因
 

(3)由上表可知,提高东北铁线莲产量的主要措施是
 

(4)90% 遮光处理避免了强光照和过高温度对植株的不利影响.请分析图乙中曲线Ⅱ未出现“午休”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与A点相比,B点的C5,含量
 

(5)某同学要初步探究该植物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可依据
 
原理提取色素,采用
 
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并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无纯合子
D、无等位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蘑菇云腾空而起,两座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原子弹的致命因素主要有热量、冲击波、裂变产物(中子流、γ射线)、光和放射性污染等.裂变产物和放射性污染更会导致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诱发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C、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D、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都是有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为亲代所没有的表现型叫做基因突变
B、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中碱基发生变化是基因突变
C、突变频率很低,但是多方向性的
D、突变能够自然发生,也能人为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引起痢疾的病原体(痢疾杆菌)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
A、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
D、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同学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所制作的装置.锥形瓶内充满2%蔗糖,其内悬浮有2.5g酵母.实验记录小液滴移动的距离,数据如下表(单位:cm).下列根据表中数据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分5℃10℃20℃35℃55℃
100.20.40.70
201.01.31.60.1
30.11.92.22.80.2
40.23.13.34.40.3
50.34.04.44.40.4
A、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
B、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大约为55℃左右
C、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温度的升高,发酵作用一直增强
D、三角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要大约4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