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专题:
分析:通过题图可知,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是翻译,需要 tRNA 运输氨基酸;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性状.基因1和基因2均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但不一定进行表达.
解答: 解:A、基因2和基因2均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但不一定进行表达,A错误;
B、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②是翻译,需要 tRNA 运输氨基酸,B正确;
C、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
D、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性状,但并不是全部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图正确判断图中生理过程及其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铃薯植株缺K,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
B、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C、由Fe参与组成的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D、P是组成磷脂、ATP、NADPH及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冲刺阶段时,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
A、水B、钙盐C、钠盐D、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和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正常情况下此细胞不可能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卵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来自宿主植物的信使RNA进入根瘤菌菌体,并在菌体内翻译合成了“豆血红蛋白”.当豌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对于上述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
A、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外显子相同
C、不同种根瘤菌影响豆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编码区相同
D、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由细胞凋亡与癌症生物学研究实验室主任Hermann Steller 教授领导的研究项目表明,当细胞以异常的模式进行复制的时候,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的死亡信号激发细胞自我推毁,以免异常的细胞变成癌细胞.他们首次披露一种名为IAPs(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eteins,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蛋白控制细胞凋亡的机制.IAPs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凋亡酶--caspases酶结合抑制细胞凋亡.他们研究小鼠发现IAPs 蛋白的一个RING区域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人为去除小鼠细胞IAPs 蛋白的RING区域,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Steller 说:“癌细胞无限繁殖的秘密在于破坏细胞凋亡的信号.”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
 
的过程.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
 
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的形成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
 
发生突变所致.
(3)检测某一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该细胞正在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
(4)请就以上资料对癌症的治疗进行大胆的设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回答以下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问题.

(1)提取和分离该植物绿叶中色素时,绘制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如图1),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填序号).
(2)为了研究该植物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根尖的分生区处于
 
期的细胞染色体,所用的染色剂是
 

(3)植物纤维素可用于生产乙醇,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和
 
法.
(4)假设:温度过低,会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温度过高酶会被破坏.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某同学根据实验条件(米汤、唾液、热水、冰水、碘液等)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
根据题中信息,请你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甲装置中的①是指
 
;②是指
 

请你说出检测因变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图,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杂交
B、过程②为有丝分裂
C、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  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后有学者发现“实验一”设计的缺陷,对其得出的结论进行质疑,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  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
 
的.果蝇所产生的抗药性发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
 
(前、中、后).
(2)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你认为:前者结论存在问题的原因是
 
 
;后者实验的完善之处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