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利用相应的生物学技术制备出抗EBOV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EBOV.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一:在制备抗EBOV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EBOV蛋白,一段时间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细胞,将获得的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
(2)途径二:可将无限增殖的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能产生抗EBOV抗体的小鼠免疫细胞中,以便源源不断地产生抗EBOV的单克隆抗体,此项工程所需要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解答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给小鼠注射抗原,然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的化学方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
(2)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此项工程所需要的工具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故答案为:
(1)B    骨髓瘤         聚乙二醇(PEG)
(2)显微注射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兴趣小组欲调查学校某区域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并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分离得到的纯化单菌落属于种群(填“种群”或“群落”);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菌落周围是否出现透明圈来判定.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土壤中的微生物,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鉴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可以通过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及颜色(至少两点)等特征.在实验中小组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菌落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有关化合物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tRNA分子中只含有三个碱基
C.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C、H、O、N是组成酶所必需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的基本组成单位都含有核糖
C.多肽中B的数目一定等于C的数目
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可能是(  )
A.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②和⑧上B.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⑤和①上D.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甲、乙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2)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丙图的f→g阶段.
(3)若图乙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考前周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增殖、分化为B细胞或T细胞

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

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捍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二春季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使线粒体成为具有双层膜“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从而将线粒体分解,请回答与线粒体有关的问题.
(1)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pH在5.0左右,由此可知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此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