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玉米(2n=20)是古印第安人选择培育的世界级粮食作物。

(1)纯种长粒玉米和圆粒玉米间行种植,圆粒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长粒玉米的籽粒,长粒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圆粒玉米的籽粒。某同学为了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规律,应选择上述的

          玉米果穗上结的           玉米来播种。

(2)将苋菜合成红色素的基因通过            工程整合到玉米的核DNA上,可培育出红粒玉米的新品种,其花药离体培养后,可得到           苗。取其幼嫩的胚乳细胞通过 

                技术可得到三倍体苗,已知籽粒的红色是胚乳呈现的,由B基因控制,B基因越多,合成的红色素就越多。现用核基因型为Bb玉米自交授粉,收获的籽粒颜色最多为           种。

(3)将上述的红粒玉米进行射线诱变处理,得到紫色籽粒的玉米,该诱变过程利用的原理是                      

      研究发现,紫色玉米合成紫色素的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的信息如下表:

色素

白色物质       红色素       紫色素

控制酶的基因

a

B

C

其等位基因

A

b

c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8号

9号

10号

 

红籽粒玉米的基因型是aaB_cc,那么,紫色玉米的基因型是             ,白色玉米的基因型是               

(4)某一紫色玉米长成的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紫:3红:4白,则该株玉米的基因型是                

 

【答案】

 ((1)---(3)问每空均为1分,(4)问2分。计11分)

(1)圆粒  长粒

(2)基因工程  单倍体  组织培养  4

(3)基因突变  aaB_C_   aabb_ _   

(4)aaBbC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

(2)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F4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 。

(3)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在理论上有___株。

(4)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

①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米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

则A过程称为____,诱导这一过程的两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

②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8分)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图1表示杂交育种过程,其原理是________。F2代的四种表现型中重组类型的概率是  ________ 。
(2)将图1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运用杂交育种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应该选择  ________的个体(优良性状),并通过________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4)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________育种。具体方法首先是________ ,得到基因型为DR、Dr、dR、dr的幼苗,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5)图3示Fl代植株的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的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多选)
A.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D.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2)若过程①的F1,连续自交2代,产生的F3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3)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
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
(4)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
①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米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玉米细胞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则A过程称为     
           ,诱导这一过程的两种植物激素是                  。
②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     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届广东省揭阳市高考模拟理综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18分)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____。
(2)若过程①的F1,自交3代,产生的F4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 。
(3)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在理论上有___株。
(4)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
①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米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

则A过程称为____,诱导这一过程的两种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
②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2)若过程①的F1,连续自交2代,产生的F3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3)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

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玉米,通过筛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在理论上有       株。

(4)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米新品系。

①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米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玉米细胞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则A过程称为     

            ,诱导这一过程的两种植物激素是                   。

②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米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      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米植株的耐盐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